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农闲了 南阳乡镇居民耍耍绝活乐一乐

A-A+2014年11月14日08:43南阳 晚报评论

背妆古饰闹得热烈背妆古饰闹得热烈
含獠牙吹起唢呐含獠牙吹起唢呐
  “七笛莲花”,真精彩 “七笛莲花”,真精彩

  本报记者 陈菲菲 通讯员 张 琳  

  天高、云阔、果黄……又是一年农闲时。

  “农闲了,耍耍绝活乐一乐。”瞧,在我市一些乡镇的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有不少身怀绝技的民间牛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耍上一出,逗得众乡邻们是张目结舌,喝彩连连,乐得是合不拢嘴。

  “七笛莲花”奏响《百鸟朝凤》,钢筋刺喉秀起“真功夫”,背妆古饰闹得热烈……这不,近日记者也走进乡村,和乡亲们一起坐在地头,晒着暖阳,看这些村里的“能人”耍绝活,在这个初冬,也乐上一乐……

  田野上吹来的旋律

  时而“山雀啼晓”,时而“莺歌燕舞”,高潮迭起时宛如百鸟园里鸟语啁啾,一曲《百鸟朝凤》竟如此婉转动听。寻声走进谢庄乡孙庄村东坡组,一个农家小院门口,“唢呐擂王”王俊红和“唢呐状元”王俊海正耍得不亦乐乎。表达喜庆时,吹得欢快明亮,亢奋激越;表达哀怨时,吹得如泣如诉,荡气回肠……  一番吹奏后,王俊红和王俊海还玩起了“花样唢呐”,一会儿双管齐奏,一会儿吞烟吹奏,一会儿口含獠牙,一会儿用鼻子演奏。更让人叫绝的是王俊红竟将大小不一的7只唢呐逐个连套,各色音调同时响起,围观的群众喝彩连连。

  如今的唢呐演奏不只有传统的笙、钹、电子琴等乐器伴奏,唢呐班子还把杂技、魔术融入唢呐表演之中。王俊红还不到两岁的小侄孙,耳濡目染下最喜欢的乐器就是唢呐,爷爷吹大号唢呐,他便吹起小号唢呐,像模像样,萌翻了乡邻。

  夕阳西下,王俊红再拿出她自创的高难度表演“七笛莲花”,吹响最爱的《百鸟朝凤》。她说,她要像凤凰一样,把这地道的唢呐曲带到更远的地方……

  欢天喜地玩背妆古饰

  艳阳高照,晒得人们暖暖的。忽一阵锣鼓喧天,原本在各家门口聊天的村民们不由自主地向锣鼓声处走去。“看背妆去哟!”小超大喊着一路狂奔,顾不得身后的几个小伙伴,慌忙钻进背妆队伍里,希望领队能看到自己,说不定下次就能扮演个角色呢。  安皋镇的文化广场上,王兆军正在身上绑背妆用的架子。在他记忆里,1978年到1984年是“背妆古饰”最兴盛的几年。“那时,农闲时无事,就到打铁铺里打道具。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正月和三月的庙会上,都有‘背妆古饰’表演。”王兆军说,那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看,热闹非凡。后来,老艺人年龄渐大已无力表演,爱好“背妆古饰”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他们上了“八装”,表演了《西游记》和《白蛇传》等,才渐渐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俺们的‘背妆古饰’在卧龙区举办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大赛上一举夺得唯一特等奖。”回忆起当时的场面,王兆军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不是农闲了嘛,组织场活动,让大家再乐呵乐呵。”王兆军把前两年重新做的背妆架子擦了擦,再装饰一番……  表演开始了,秧歌和锣鼓乐队一起随行,锣鼓喧天,彩绸飞舞。背妆的大人扭得欢,上面的小演员们也跟着扭得欢,他们甩水袖,挥鞭,扬扇,甚至“打起架”来,不是“小许仙”拽了“小丫环”的袖子,就是“小八戒”用耙子打了“孙猴子”,惊险刺激又诙谐逗趣。乡邻们围着,叫好着,像是过年般热闹。

  文化广场上打擂比武

  农闲之余,练练武术,强身健体,更是乐在其中。在陆营镇王宅村,60岁的孟显文在村里是个奇人,不仅九节鞭舞得呼呼生风,更让人称奇的是一身硬气功十分了得,他最拿手的钢筋刺喉,让人看得是心惊肉跳。言语间,只见他气运丹田,全身运气,大吼一声后,钢筋再难刺进喉咙一分,即使他用喉咙顶着钢筋,钢筋折弯成半圆形也毫发未损。“好!”人群中爆发阵阵叫好声。 

  安皋镇的武术教练杨庆帮带出了一群小徒弟。似醉非醉,忽左忽右,行踪飘忽不定,身形如狂似癫,步法东扯西牵,快速灵活……功夫小子张天帅打起了醉拳。闪转腾挪,时快时慢,不见踪影却鞭鞭带响,少林小子赵玉柱舞动九节鞭虎虎生风。如今,看孩子们习武已是村民们农闲时的一件乐事。晚饭后,数十人在空地上练拳习武,踢腿的、翻跟头的;指点的、演示的……好不热闹!最令人叫好的是,每到大型活动,舞台之上这些孩子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那情形,真跟“打擂”一样,全村人出动来观阵,叫好声、呐喊声不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