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饮水思源 舍小家为大家 16.5万移民搬迁

A-A+2014年12月13日08:37东方今报评论

  丹江水入京,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成功的背后,有淅川县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6.5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也蕴藏着无数建设者默默付出的汗水,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东方今报记者 李娟娟 张定有/文 袁晓强/图

  二00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开工建设,图为在现场准备施工的大型挖掘机  资料图片

  【移民】

  搬离家 开始新生活

  作为河南省内唯一的库区移民迁出地,淅川县共有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进行了迁徙,搬迁安置农村移民16.5万人。

  2014年秋,淅川县九重镇桦栎扒移民村里,58岁的高金兰坐在家门口分拣刚从地里刨出的花生。3年前,高金兰一家五口从几公里外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九重镇陶岔村迁移至此,她没有感觉太多的不适应。

  淅川县九重镇桦栎扒移民村是河南省最大的内安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417户,共1817人。据淅川县移民局统计,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大坝加高后,淅川又一次成为主要淹没区和移民区。淹没涉及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16.5万人。其中19000人像高金兰一样不出本县就近安置,而其他十几万人则外迁到郑州、新乡、许昌、漯河、南阳、平顶山6个省辖市。

  目前,就近安置在淅川县的1.9万名移民除部分外出打工外,很多人加入养殖、种植合作社,开始接受和适应新的生产方式。

  【奉献】

  用汗水、泪水凝聚移民精神

  丹江口库区移民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凝聚的移民精神——忠诚奉献,大爱报国。

  淅川是16.5万移民唯一的迁出地,也是移民矛盾集中爆发地。

  安建成,是老城镇陈岭服务区副主任,复员回到老家当镇干部22年,从未与人“红过脸”。2010年6月26日,他带着铲车平整拓宽搬迁路。“安老四,你娘的,怎把老子祖坟铲了!”突然,老移民全寿山怒发冲冠。原来,安建成带领的修路车辆不知荒草掩盖的是全家老坟。“给老子祖坟圆坟!”面对老人的不依不饶,安建成在鞭炮响过之后双膝跪地,双手伏地,脑门碰在发烫的地上。

  “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征途漫漫,苦难重重,南阳有淅川县委机关党委副书记马有志、南阳电视台外宣部主任郭保庚等12位党员干部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建设】

  民心工程人民建

  大哥去世时,他在工地修渠;母亲去世时,他在工地修渠;父亲卧病在床后,他又把70多岁的老人带到了工地,跟他一起修渠。

  “忠孝不能两全”这句古话在陈建国身上体现得如此真实而残酷。他放弃了选择家庭的温暖,而选择了孤独的坚守。

  他所带领的方城六标开工晚、地质条件最复杂,却最终成了南水北调河南段的标杆。在他身后,是南水北调河南段7万水利建设者。8年的汗水和心血,铸就了如今千里长渠,静待碧水北流。

  “从2012年12月进场到主体完工,我们一直保持着零事故、零误差。”62岁的徐开富一脸憨厚地笑着,在工程胜利完工后,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告别42年的水利事业。

  网友声音

  刘氏伟涛: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

  陈琳雯:淅川人民在移民上奉献很多,应该给他们立碑纪念。

  张君:喝上了丹江水,要铭记南水北调中线建设者的功劳哟。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