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 雪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在通水一周年到来之际,市移民安置指挥部与市委宣传部决定联合组织开展“迎通水一周年,移民幸福家园巡礼”采访活动,自11月24日起,采访团走进淅川、唐河、社旗等6个移民安置县区的61个移民村进行实地采访。本报今日起推出《迎通水一周年 移民新村寻美》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建设养殖小区,村民家门口挣钱
外面雪花纷飞寒风刺骨,养殖小区里却是暖意融融。11月24日,当记者来到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的养殖小区,村民徐学明高兴地说:“我从去年开始在养殖场上班,主要搞育肥工作,活不累收入还稳定,不出远门一个月少说就能拿两千四五百元的工资。”
柴沟移民新村村主任赵志清介绍,从搬迁到现在,村上发展规模养殖、规模种植,已建了占地62亩的养殖小区,2013年村集体出租养殖大棚收入15万元;淅川县时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承揽改建了村上的养殖小区,兴建年产5万头生猪繁育场,新建养种猪1500头占地67亩繁育场。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淅川县时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场长于峰表示,现在逐渐形成了公司形式、集约化、统一管理的养殖模式,有30多位移民在这里就业,下步再扩大养殖规模。
500亩的烟叶基地、辣红素食品加工厂、76亩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柴沟移民新村,村强民富。
兴生态农业,实现水清民富村强
新村古韵,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一幢幢整齐的徽式建筑,白墙绿瓦,月季、石楠等花草树木随处可见。11月25日上午,天气转晴,记者走进淅川县上集镇贾沟移民新村,就被眼前移民村的美景深深吸引。
“来,尝尝这里种的橘子,纯天然有机食品,刚摘的。”进入该村麟源丹江植物园,董事长贾荣伟拿出了自产的橘子。“没搬迁之前我在淅川土产公司上班,后来下岗了,随着移民搬迁,到这里想干点实事。”提起自己的创业之路,贾荣伟动情地说,“为了筹资金,我把县城的房子卖了,铲车等机械设备也卖了,承包土地种柑橘,带领移民再创业致富。”
贾沟村离渠首较近,保护水质也是一项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污染企业不能搞,发展观光旅游是一条路子。“为防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种植区的辅料用的都是附近养殖场的猪粪、羊粪等,没有打过农药。”清华大学长江水利学院委员会、河南省农科院、秦皇岛有机肥研究院等驻地指导配方施肥。在种植基地,还成立了河南丹库汇水流域水质安全保障研究基地,不间断监测园内水质,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作贡献。
站在规划占地面积3500亩生态观光园中,贾荣伟畅想着未来:争取利用3到5年时间,把园林建设成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观光游玩、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实现水清民富村强。
村容村貌如画,文明新风扑面
走进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宽阔干净的水泥路、长势茂盛的常青树、整齐美观的路灯、白墙红瓦的房屋等,展现着靓丽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着采访团记者的目光。在休闲娱乐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惬意聊天。
邹庄移民新村村主任邹玉新介绍,全村房屋规格一样,一套房上下两层,门口都有花坛绿化。“村里配了充足的垃圾箱和垃圾车,有两个人专门负责打扫卫生,清扫路面。”
在邹庄移民新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二十四孝等宣传展板随处可见,展现着和谐幸福的风貌。记者采访了在村里有孝顺美名的村民邹新柱。他刚从外面散步回来,很热情地邀记者进屋坐坐。推开大门进屋,只见屋内装修大方美观,家用电器齐全。“我母亲去年得了中风病,我就每天帮她按摩、搀扶着出去走走,三四个月后,她能自己走路了。”邹新柱说,到现在他还坚持每天早上陪母亲散步。
邹庄移民新村扎实开展移民文明户、好妯娌、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幸福、文明、美丽、和谐的移民新村景象已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