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城市|鲜城|旅游|婚嫁|汽车|搏击|体彩|教育|健康|财经
南阳

新浪河南>南阳>企业观察>正文

脱贫攻坚的“牧原担当”

2017年06月06日 11:38 新浪河南  评论(人参与

特约记者 徐海林

  初夏的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核桃基地果实累累,生态养殖基地郁郁葱葱,岱军河溪流潺潺穿越新村,花园式的“牧原兴盛社区”现代而又古朴,文化气息浓重,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竖立在该村入口南坡上的“中国最美丽乡村”七个红色大字。

  “我们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是牧原集团帮助我们发展支柱产业,实施易地搬迁,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首批‘中国最美丽乡村’和河南首批‘水美乡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对记者介绍说。

  黄楝村是牧原集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众多典型代表之一。而如今,烙印着“牧原担当”的扶贫模式已走出内乡,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一大批贫困县市区“复制”脱贫攻坚的创新力量。

做大做强养猪产业,就业扶贫平台越来越大

  25年前,立足“三农”成功创业。牧原一路坎坷一路歌的发展历程,印记着董事长秦英林对农民越来越深厚的情谊。

  秦英林认为,扶贫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事业发展壮大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因此,秦英林引领牧原坚持“拆去公司围墙”,致力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一个公共参与的平台,以让更多的贫困乡村、贫困群众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借助企业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共创价值、脱贫致富。

  牧原不但在创业地内乡县建设了河南最大的生猪产业集群,带动内乡成为全国生猪生产大县、生猪活体储备基地,而且围绕产业链和上下游供应链搭建平台,实现新的更大的产业集聚,已带动全县一大批贫困农民就业脱贫、致富。

  在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宏大战役中,牧原和政府一起创意设计农牧装备制造产业园平台,吸引企业配套项目入驻,依托牧原产能迅速扩张、链条越拉越长所释放的农牧装备产品市场,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为农牧企业提供装备配套,吸引更多的农民就业。目前,已吸引总投资27亿元的8个项目入驻并紧锣密鼓建设,将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同时,利用内乡的农业生态自然禀赋和牧原的循环产业优势,联合政府包装项目,建设内乡“以色列农业园”,使就业扶贫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要想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牧原开放扩张势头愈发强劲,近年来,已走出内乡,走出南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优先选择100多个贫困县发展现代养猪产业,已带动1.8万户贫困户就业而脱贫致富。目前,已在全国建成了60多家子公司,就业扶贫的平台越来越大。

 推进两个全覆盖,产业扶贫确保如期脱贫

  贫困户无劳力就业,也能在企业和产业中获得稳定的收入。这似乎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事情却已在内乡成为事实。

  去年以来,牧原积极主动在地方政府扶贫框架内寻求更大作为,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探索出“两个全覆盖”精准扶贫模式,让内乡全县所有贫困户在“两个全覆盖”中不但不承担任何风险,而且合同确保每户每年稳定增收6200元,确保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脱贫。

  “养殖全覆盖”。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管理、无力承担风险的实际,牧原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金融机构+政府”的“五+”扶贫新模式,组织贫困户入股注册成立“聚爱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企业,建立完善的运作模式,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扶贫路上有支持,脱贫路上无风险,增收脱贫有保障”,合同保证每一个贫困户每年可得到不低于3200元的现金收入。目前,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已分别领到了1至两个季度的分红款。

  “光伏发电全覆盖”。牧原集团将县内养殖场80万平方米猪舍屋顶的固定资源无偿提供给县政府开发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分布式屋顶电站(包括县内其它公共设施屋顶),确保全县所有贫困户每年每户能从中获得3000元的收益。

  “两个全覆盖”模式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各方欢迎,吸引许多地方前来学习取经。目前,省内已有社旗、滑县等地“复制”牧原的“全覆盖扶贫”模式,省外也有不少地方筹划推行。

  探索实施教育扶贫,致力拔除农民“穷根”

  “如果为每一户农民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代际贫困的问题。”从创业之初起,秦英林就把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建设当作自己的义务,从设立奖学金支持贫困地区小学教育,持续资助大学生帮助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到在多地出资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建立扶贫帮困、奖优助学的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扶贫与捐资助学的有效结合,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迈进大学门槛而斩断贫困的根源。

  牧原探索扶助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水平得以提升的办法。通过奖励先进教师,帮助教师家庭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激励教师献身教学积极性,以提高企业周边所在地小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内乡县河西小学,在牧原教育基金的激励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目前该校已成为内乡的文明单位,年可招收的学生数量也从资助前的200余名增加到现今的700余名,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地处偏远的老庄小学教学质量也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大幅提升,从所在镇的第18位而稳居前三名。

  牧原资助辐射小学教育的范围也从内乡不断扩大到省内外更多地区的贫困学校,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鼓励并辅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好大学。自2008年开始,已连续8年累计捐助700万元,精准资助包括内乡、邓州、卧龙区、唐河以及周口、驻马店和湖北钟祥等地的2431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在内乡,从2015年开始,牧原教育基金已上升到政府层面,秦英林个人捐助1500万元成立了内乡牧原教育基金。去年将捐助基金提升到5000万元,并承诺连捐20年。与政府一道,全力支持内乡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合作项目,通过建立牧原支教团的办法,吸引优秀教师,壮大师资队伍,拓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为打造内乡教育强县奠定基础。

  把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争取使贫困农民能尽快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更多红利,是牧原人坚持的方向。牧原正在探索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在未来10年内,牧原将帮扶更多的贫困落后村成为小康村。”牧原正在制定未来扶贫担当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秦英林和他的牧原团队创新扶贫担当,造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