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南阳九架孤山 灼灼隐山成传说

A-A+2014年3月19日08:39南阳晚报评论

  在南阳九架孤山中,隐山不大,却独显奇秀,时有“二龙戏珠之势,双目观宇之姿”。传说王莽撵刘秀,刘秀匿其山而得名。

  南阳有九架孤山,各具文化特色,正如一个个盆景,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南阳:丰山是南阳文化的“殇”;紫山有着深深的汉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烙印;磨山是农耕文明的记忆;独山玉文化从远古走来……

  这九架孤山来历神奇,相传,张果老把九重天的九颗石头扔下,便形成遮山、羊山、磨山、塔子山、紫山、独山、蒲山、丰山、隐山。而今,丰山只剩下了“丰山之根”,蒲山几乎被挖平,隐山面目全非……最幸运的要数独山了,因盛产独玉而闻天下,又因保护、绿化得当,成了南阳市区的后花园,更成了南阳文化的一张名片。

  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又来。南阳户外网的一群网友,集结成队,将用他们的视野走读南阳文化,品味南阳山水。走访之初,网友们将视角聚焦在了南阳近郊的九架孤山,用重新审视的目光,有选择地走读九架孤山中的部分,不仅为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更为记录南阳文化的记忆。记者将跟随他们的脚步,用笔和镜头记录这几架山的根和魂,并于今日推出《网友走南阳之九架孤山》专题采风活动。3月15日,网友们第一站走进了隐山……

——编者

资料图资料图

  “距南阳城东四十余里,沃野平荑,有山矗然而起,曰隐山,其高约二里许,其麓约五六里余,白水豫山襟峙,其前层峦远嶂,环其左右,山则岿然中立似有独秀之象……”3月15日,南阳户外网的30位网友,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中的记载,一路东行,向“东绕清河水,西傍白洮河”的隐山而去。

  一座山,因刘秀而名与徐庶不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沐浴着春日暖阳,伴着徐徐春风,骑行在乡村公路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泥土的清新。行驶20公里,拐进新店乡阡陌营村,隐山依稀可见。

  网友们骑行到山口,却见人山人海,热闹无比,有卖货的,有唱戏的,还有玩杂耍的。打听,得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这里都会举办为期5天的隐山庙会,已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孩童时就随爹妈赶会,一年里若是没赶上,就感觉是要留下遗憾……”热情的七旬老农向网友们介绍完庙会后,又话起了隐山来历:“听老辈人讲,传说,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行至此处,人困马乏,便命军队就地小憩。这时,刘秀喃喃自语道,‘若是这儿有座山能隐住自己该多好啊。’哪知话音刚落,忽听一声巨响,一座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应语而生,且山上树木丛生。隐山就是因刘秀藏匿躲过一劫而得名。”

  “隐山还流传着很多三国故事和神话传说。”一脸骄傲的老农接着说,山中风景独秀曾被称为“无墨画”,并有奇景“马打滚”、“磨刀石”、“山屁股”。山下刘庄和哑巴村的来历更是稀奇,说是王莽撵刘秀时,两军行至隐山已是傍晚,刘秀军队和王莽军队分别在山东边和山西南角的村上安营扎寨。两军不谋而合,都传令下去“以鸡鸣造饭,食后行军。”稀罕的是,刘秀所住村上的鸡鸣叫早,而王莽所住村上的鸡一夜未鸣。刘秀早早赶到叶县,组织援军,部署城防,成就了著名战役“昆阳之战”。此后,人们便把刘秀住过的村称为刘庄,王莽住过的村称为哑巴村……隐山西边有个夏饷铺村,传说是当年曹操占宛城,夏侯淳存放粮饷之地;山东边有个大苏庄,是徐庶走马荐诸葛的地方;山北有个梅林铺村,“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出自那里……

资料图资料图

  灼灼如烟,旧日风华成传说

  网友们迫不及待地穿过人群,想快些睹隐山之丰姿。终于来到了隐山脚下,呈现在眼前的并非“二龙戏珠之势,双目观宇之姿”,往昔相对较高的南山头和北山头已荡然无存,山北坡碎石斑斑,几乎夷为平地,仅活着的两棵小树艰难地抬着头。爬隐山不如说是走隐山,十分钟足已。游历一圈,山中奇景根本寻不到一丝影像,只有那堆堆熏黑的石块,在诉说着千年沧桑。网友“小段”用测量仪测出现在隐山的垂直高度仅72米,海拔变成了192米(原来海拔209米)。这就是蕴含着丰厚文化内涵的隐山?网友们先前的兴奋变成了痛惜。

  在当地人李建林老人的儿时记忆里,隐山怪石林立,植被丰富,他常与小伙伴上山摘山枣,捉野兔。后来,有人发现山里蕴藏着蓝晶石矿,且资源量大,品质高。上个世纪80年代,山逐渐被开采,如今,山体已挖去一半。今隐山非昔隐山,面目全非。

  下山途中遇见75岁的退休教师熊英铎,他指着南山头说,原来那里有座青霄观,北山头有座昭烈庙。昭烈庙是刘备在博望之役登山观察指挥战斗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刘备而修建。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第一次重修昭烈庙是在明洪武年间。史书中还收录了三篇庙观记:《重修南阳城隍庙记》、《重修隐山昭烈庙记》和《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明时,昭烈庙与城隍庙、武侯祠并置,其地位非同凡响。昭烈庙毁于“文革”,后来村人把昭烈庙和青霄观合二为一,重建山脚下。

  网友痛惜:真怕它就这样子走了

  隐山之行,让网友们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一叶之秋”叹息道,隐山的历史让每一个了解它的人骄傲,隐山的人文内涵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震撼,而隐山的现状更让走近它、了解它的人惜哉,痛哉……

  “隐山,真的就要在这隆隆开山炸石声中‘隐’去了吗?”“沙枣树”担心地说,真怕隐山成为一个“传说”。

  如何才能做到采矿与文化保护兼顾,让隐山的记忆留下来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更是值得让我们深思的事。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