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南阳画像石里的足球谜题(组图)

A-A+2014年6月17日08:33大河报评论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17/U10500P827DT20140617083213_1.jpg南阳汉画中广为流传的《鼓舞》也,被认为是蹴鞠图。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17/U10500P827DT20140617083209.jpg南阳汉画馆内的蹴鞠史画像石,最右一人舞动长袖,双足立于一圆形物上。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17/U10500P827DT20140617083211.jpg南阳汉画馆内的蹴鞠史画像石拓片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17/U10500P827DT20140617083212.jpg南阳汉画馆内的蹴鞠史画像石拓片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17/U10500P827DT20140617083213.jpg南阳汉画馆内的蹴鞠史画像石拓片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17/U10500P827DT20140617083210.jpg南阳汉画馆内的蹴鞠史画像石拓片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记者游晓鹏文图

  汉代的竞技足球影响很大,后来派生出了唐代的马球,托名为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就是宠爱赵飞燕的那位,酷爱踢球,每次参加这项危险运动,群臣都战战兢兢。有天大臣终于忍不住了,进言“蹴鞠劳体,非至尊所宜”。成帝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我就好这口儿,那你们找个跟踢球差不多但又不累的项目给我看看(择似而不劳者奏之)。

  刘骜不知是气话还是当真,但刘歆的父亲刘向真的仿照蹴鞠的游戏规则,“作弹棋以献”,结果“帝大悦”。从此,一种“桌上足球”项目诞生了,其方法是以手指弹棋子击掉对方的棋子取胜,一方有十二个棋子,这项运动盛行于汉魏和唐代,宋代消失。

  汉成帝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足球激烈的一面,但汉代蹴鞠还有柔美的另一面,这就是乐舞宴饮时的蹴鞠表演。

  登封市著名的东汉三阙上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风俗场景,启母阙和少室阙上都刻有在室内进行的蹴鞠活动,其中一幅的拓片还作为礼物送给了米卢,让神奇教练惊讶不已。

  启母阙上的蹴鞠图流传最广,其高37厘米、宽100厘米,画中一名女子梳着高髻,长衣束腰,跃起踢球,两只长袖一前一后,身姿优美,两旁都有人跽坐观看;少室阙上的蹴鞠图高37厘米、宽58厘米,画中女子踢球的动作更为夸张,似乎是在背转身凌空踢球,这个球的轮廓也格外大,按比例至少相当于三个成年人脑袋那么大,其两边也有人跽坐观看,右边的人跟前还有一张案几,身份比较尊贵。查阅资料,对这幅图的介绍中有说此人是坐在板凳上,这是对汉画远近透视效果的误解,而且当时的人还没有坐凳子的习俗,惯于跽坐,即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

  登封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德卿对这两幅画印象很深,因为10年前,他就曾接待过专门来看它们的人,他认为,这两幅画正是汉代富人待客、宴饮时安排蹴鞠表演的真实写照。而且说到蹴鞠表演,南阳的遗存更多,从民国时期就存在的南阳汉画馆,更是收藏了一大批刻有蹴鞠场面的画像石。

  蹴鞠将军的球瘾有多大

  说到南阳和足球的关系,首先不得不提西汉大将霍去病。霍是山西人,勇冠驻军,17岁便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封地在南阳境内,现在邓州市还有冠军村和霍去病的衣冠冢。霍去病除了能打仗,还有个著名爱好,就是踢球。

  《史记》中说,“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这是公元前119年的事,21岁的霍去病和卫青各领五万骑兵出塞征战,他在缺粮的情况下仍然带兵垒门踢球,足见瘾有多大。不过,虽然踢球可以提振士气,但饿着肚子还空耗体力,霍去病曾遭当时的文人诟病,说他“贵不省士”。

  霍去病忙于征战,死的时候只有23岁,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常回封邑看看。如果回到封邑,想必一定要和南阳的球友交流球技,斗一斗脚法,因为南阳的蹴鞠族,换今天的术语叫做足球人口,应该是相当庞大的。

  西汉时期,南阳就因水利、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高度发展而富冠海内,人口全国第三;东汉时期,南阳是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和成就帝业之地,号称“帝乡”、“南都”,人口跃居全国第一,是汉代全国五大城市之一、著名的冶铁中心。南阳的豪强巨富之家是非常多的,上蔡人恒宽在《盐铁论》中说,当时的贵人之家“隆材鼎力,蹴鞠斗鸡”,蹴鞠玩乐十分流行。那个时候,贵族家中不仅有会蹴鞠表演的家伎奴隶,还有身份更自由一些、寄食于贵族家的蹴鞠客,相当于战国时期的门客。

  根据《汉书·东方朔传》的记载,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有个相好叫董偃,一度被汉武帝宠信,富贵无比,家里养了大批食客,其中就有踢球的。“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郡国狗马蹴鞠剑客辐凑董氏。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之”。这段文献中说,不仅董家养的有踢球的门客,他还常陪着武帝看蹴鞠,深得武帝欢心。

  他们究竟是不是在踢球?

  汉代人讲究厚葬,一定要把生前的奢华生活描绘在墓中墙壁上,以求死后仍能享受,所以,南阳自然而然成为国内出土蹴鞠画像石最多的地方。

  去南阳汉画馆前,我从几位体育史学者那里得知,南阳蹴鞠画像石很多,有说七八幅,有说十多幅,可在汉画馆内急匆匆地找了一圈,竟然没有发现一幅。咨询讲解员后,终于在舞乐百戏展厅看到了资料中见过的一块知名蹴鞠石,其拓片曾被鲁迅收藏过。

  这块画像石是上世纪30年代在南阳草店一座东汉墓中发现的,被命名为《歌舞杂戏》,长169厘米,宽42厘米。画中有9人,左边一人扶台观赏,其后一人持棒侍立,右边七人表演,其中一人弹琴,三人诵歌,一人玩滑稽戏,一人在鼎上倒立杂耍,最右边的人挥长袖作舞,脚下踏着一个圆形物。

  往石刻下面找博物馆的文字说明,结果上面却没说最右边那个人是在蹴鞠,而是“踏鼓而舞”。再问讲解员,她说,他们在介绍这幅图时,确实说是蹴鞠。

  到底该信哪个呢?后来拜访了汉画馆研究部的牛天伟和李建两位老师才知道,讲解词和文字说明的不一致,其实正反映了南阳画像石中关于蹴鞠图的一些学术争议。比如,后来我又慕名到新野县画像砖博物馆去看另一幅蹴鞠图,就被馆长田平信一席话浇了一盆冷水:“你看图画下面还有六个平放的盘子,画中女子跳的是著名的七盘舞,脚下的圆形物是个立起来的盘子,正好是第七个,不是球。”

  确实,在一些体育专著中,这些艺伎或者舞者足部附近带有圆形物的画,都被算作了蹴鞠图。但是在汉代,贵族们的娱乐生活相当丰富,舞乐百戏的花样非常多,除了蹴鞠,还有建鼓、踏鼓、踏盘等舞蹈,用到的鼓、盘在画中也多用圆形来表现,因此,他们究竟是在踢球还是踏鼓、踏盘,并不好分辨。

  拿建鼓舞来说,在《中国古代体育简史》、《图说中国古代足球》等书中,都收录有一幅南阳的《鼓舞》画像石图,地上支着侧立的双面大鼓,两人手持鼓槌分立两边,脚部各有一圆形物。知名体育史学者刘秉果、赵明奇等人认为,这是汉代的男子蹴鞠表演,边蹴鞠边击鼓,但李建等人从更为清晰的一些建鼓舞图片中发现,这些圆形物上有鼻儿,应有绳索与大鼓或者鼓槌相连,好似带线的“溜溜球”,算不算蹴鞠真不好说。

  “汉画像之最奇者”正是蹴鞠图

  这样一来,画像石中有多少涉及蹴鞠,就变成了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过,既然文献中记录汉朝人踢球,舞乐百戏也包含蹴鞠,那么,画像石中是一定有蹴鞠图的。

  在南阳汉画馆入口,有座东汉早期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墓门,李建告诉我,游客能看到的一面刻着龙虎相戏等图案,背面也有图,刻的就是一幅著名的蹴鞠图:两名男子面对面站着,头戴冠,身着紧身衣裤,手舞足蹈,其中一人的右脚踩有一鞠。两人好似站在中圈等待开场哨,像极了如今比赛中的开场镜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