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鸭河岩画群 刻印在大地上的史前密码

A-A+2014年6月20日10:17南阳日报评论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055.jpg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殖崇拜岩画中的象形文字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057.jpg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殖崇拜岩画中的象形文字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058.jpg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殖崇拜岩画中的象形文字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059.jpg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殖崇拜岩画中的象形文字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140.jpg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考察岩画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100.jpg岩画绘图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101.jpg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拓制岩画拓片
  • http://henan.sinaimg.cn/2014/0620/U10500P827DT20140620101102.jpg岩画拓画
 

  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殖崇拜岩画中的象形文字

  鸭河工区已发现的生殖崇拜岩画分布在区域内的梦山、上潘庄、骆驼石、大石庙和蒸馍石岭周围它们随山就势地雕刻于各处的高岗上。这些岩画造型丰富,手法多样,数量众多,与中原其他地区岩画遥相呼应,构成了庞大的中原岩画系统。特别是鸭河工区皇路店镇杨寨村所发现的生殖崇拜岩画,揭示了由生殖崇拜岩画过渡为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

  在杨寨村的柳树沟西南蒸馍石岭高岗上,保留着一处生殖崇拜祭祀场地遗迹。该遗迹分布于蒸馍石岭周围数百平方米范围内。由蒸馍石大石、两个玉璧状祭坛、一个雕琢于石板上的圆形地穴式祭坑和大量凹穴岩画构成。蒸馍石岭南北走向,因在岗上有一个大石头似蒸馍状而得名,蒸馍石自然生成,为该岗的凸出部,是祭祀场地的主要构件,在石蒸馍顶部,雕刻着圆形凹穴符号,由沟槽连接,大小不一,形制多样,蒸馍石半腰处雕刻着一个女石造型。女石长约25厘米,宽6厘米,在对女石内部清理后发现,内侧有雕琢、扩宽、打磨痕迹,通过雕琢,女石内部结构完整、准确,造型逼真。扩宽扩深后的女石内部,深12厘米,里面空间比女石外轮廓更为宽阔,有莫测之感。这种造型不仅在鸭河工区梦山有所发现,在其他县区也有发现。在方城县清河乡张庄村西岗上有女石岩画,当地人称它为“尿尿石”。“尿尿石”与其他类型凹穴岩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南召县板山坪镇三仙朵洞、南河村均发现有大型女石岩刻。经考证,这些女石岩画属象形文字,是金文中的“也”字,《说文解字》描述:“也,女阴也,秦刻石也字。”《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说明在那时的秦地已发现有女石岩画。可见,这几组岩画,是有生殖崇拜的内容记载及表述在里面的。

  在蒸馍石西南方向坡地20米处顺势凸起一块巨石,雕刻有圆形玉璧状祭坛,直径3米,祭坛轮廓线外端有数个似人形状的阴刻图案,每个图案大体由上下两个圆形代表胸廓和骨盆,上有头部,中有躯干,下有腿部,呈直立状,头部连接祭坛,下部顺石壁而下,这种图案已经不同于其他地方发现的简单沟槽连线,而是有一定的人体结构表述,但又不完全是人物形象描述,更具有象形文字意味。这一造型在鸭河工区的上潘庄也有发现。上潘庄人物岩画是张长运先生发现的,岩画刻在风化的石板上,很不显眼,细心的张先生把它拓印下来,拓印出的人物像女性特征明显,造型优雅,两个椭圆已分别表现着女性上下部分特有的器官,圆凹穴在这里分工明确,各有表述。腰部的三个圆凹穴代表着多子,头部也用圆凹穴代表,头部上面的圆凹穴代表星座,而脖子却用长条形来表现。

  以前,有学者认为中原岩画中的凹穴特征,表达的就是生殖崇拜,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在蒸馍石岭和上潘庄等地发现的岩画中,女石岩画与其他凹穴岩画交织在一起,组成画面构图,表述各异,在人物画中,不同位置所使用的凹穴形状也不同。这就说明,圆凹穴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只有它们排列在一起,或与其他造型相结合、相连接时,才具有特定的意义。但是,所有女石岩画是具象的,使人一目了然,更容易解读。《说文解字》: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明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都要靠土地孕育,土地具有母性崇拜含义。《说文解字》:“地,从土、也声。”土和地是相通的,“地”字右边的“也”是象形字,在金文“也”字是女阴造型,象征万物从“土”从“也”出生。

  若把上面的人物岩画一分为二,取其下半部分,然后把画颠倒过来,两腿朝上,你会发现奇迹出现了,这个人物的下半部分就是金文中的《也》字。可见,金文“也”字就是一个象形文字,千真万确。

  仅在鸭河工区及周边地区,就发现这么多生殖崇拜岩刻岩画并非偶然,《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述均州风俗》云:“汉中风俗与汝南同,有汉江川泽山林,少原隰,多以刀耕火种。人性刚烈躁急,信巫鬼,重淫祀,尤好楚歌。”《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这段文字体现了汉代高度文明化以后的文化观念,从那时开始,已经把生殖崇拜祭祀理解为淫祀。但是,远古的智者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把女石岩画刻在大地岩石上,认为大地从此可以滋润生命,生长万物,把女石岩画刻在竖起的石头上,部族从此有了祭祀的图腾。从鸭河工区所发现的生殖崇拜岩画分布看,每隔十数里就有一组或大或小的祭祀场地,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殖崇拜岩画的崇拜,不仅局限于对人类自身生命繁衍的崇拜,更是借助于女石造型,抒发对宇宙间万物生殖繁衍的祈求。期盼世界,生生不息,千秋万代。(孙保瑞)

  鸭河岩画与夏文化

  2004年2月,首先在中原地区的具茨山发现了大量的岩画。继而发现以具茨山为典型代表的中原岩画已远远超出了具茨山区域,遍及河南全境的15个县市,规模宏大,数量惊人。郑州市、禹州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已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特别是今年4月至今,在鸭河工区党工委书记白振国组织下,由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和南阳市文物局共同成立“鸭河岩画调查队”,在鸭河工区新发现了以梦山为中心的岩画群。不到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岩画点六十多处,图形7000多个,分布异常密集,类型丰富多样。典型岩画点如高嘴坡等。把河南境内既广泛又集中存在的岩画群称为“中原岩画”,已成学界共识。继之对中原岩画断代并进行人类文化学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

  归纳总结中原岩画的三大典型——具茨山岩画、方城岩画和鸭河梦山岩画,可见其共有的特点如下:一、以圆形凹穴、长形沟槽组成的抽象图形为主;二、多分布在浅山丘陵地区;三、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四、多制作在朝阳面(东面或南面)的粗糙砂岩上,醒目地具有地标意义;五、制作不使用任何颜料,以石质工具凿钻而成,年代久远;六、都有巨石、叠石、支石文化等,散布其间。

  在距今八千年到三千年之间,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使用效率极其低下的石质工具制作、至今还遗存数量极其庞大的岩画,显然是大型国家意志的产物,是一种国家文化,绝非个别族群,个别小方国力所能及之事。在这个地域,这个时代,存在的第一个大型国家政权,是夏朝。“夏朝的年代约起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历十六君约四百年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为商所灭。夏族主要活动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在这一代先后发现了多处介于晚期龙山文化和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与文献所载夏朝年代和地域符合。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学术界已公认为夏文化遗存。”我们可以从地域和时代两方面推断中原岩画与夏朝有关,那么夏朝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中,是否有与圆形凹穴岩画对应的文物呢?以南阳市淅川下王岗二里头文化为例,发掘报告《淅川下王岗》载:“下王岗二里头文化一期的房基有两座均为圆形半地穴式建筑,文化遗物比较丰富,共303件。211件生产工具中石器95件,占总数的45%,石制工具是用火成岩、石灰岩、板岩、砂岩打磨制成。器形有:斧、铲、锛、凿、刀、镰、镞、网坠、矛、球、钻等。”这就说明夏朝普遍使用的种类丰富的石质工具完全符合制作中原岩画的石质工具特征。

  夏朝建立和发展的这一时期文化,为夏文化。建立之前至炎黄时期的文化,可称之为先夏文化。就中原原始文明与夏族的关系,李先登先生在《仰韶文化与夏文化》一文中,早已明确指出:“河南省中部地区自仰韶文化以始,迄龙山文化晚期,其物质文化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清晰,有着自身一贯的特点,即在长达两三千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族别的交替,而是由同一个族的人们创造的。既然在龙山文化晚期,即夏代初期是夏族在这里居住活动,那么,向上推,在龙山文化早期至仰韶文化时期,这里生活的也应当是夏族。既然这里的文化晚期为夏文化(夏代初期夏族的文化),那么,我们认为,以王湾一期和二期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早期当为先夏文化,即夏王期建立以前夏族的文化。总之,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仰韶文化是先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可以称其为先夏文化。

  司马迁在《夏本纪》中,追记夏禹开九河,通九道,度九山,陂九泽,“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州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东渐与海,西被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而朝天下,国号夏后,姓姒氏。”这段史料内涵丰富,我们可以有如下思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文明高峰是夏文明。夏文明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山川的统一调查和治理。夏禹成为天下公认的山川神主。依人类文明进化史的规律,夏禹必将其核心文明作出标记,以稳定和推广其统治。这种文明标记如何做?做在哪里?做成什么样?我们不得不说,可能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将夏禹继承并发展了的代表性文明——抽象的圆窝符号刻在具有地标意义的巨石上。夏人借此,恰当地向历史宣称了“我们是谁”,所以有了中原岩画。中原岩画主要分布在今南阳市、禹州市、新郑市等地区,这一地区大体相当于西汉时期的南阳郡和颍川郡。而西汉时期南阳郡和颍川郡的居民正是有夏禹遗风的夏人。《史记》载:“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改尚忠仆,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多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2014年5月8日,笔者和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孙宝瑞、南阳汉文化学者刘东阳在淅川下王岗附近调查岩画。在遗址上,采集到原始石器十二个,陶纺轮两个,在遗址东南约2公里处发现凹穴岩画一处。白振国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假设:“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那么,刻甲骨文的祖先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哪里呢?刻在石头上。”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中原岩画视作夏代文字,如果白振国的假设成立。(袁祖雨)

  女石、启母石及其他

  在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发现的岩画中,有几处女石,上边裂缝非天然生成,有明显雕凿痕迹。裂缝长可数尺,呈梭状,上下走向。用手探摸,深可盈尺,广可容拳。这种岩画在方城也多有发现。

  上古人为何要作此岩画?

  人们的美好愿望往往寄托于梦想,而梦想往往又升华为神话。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诞生总和神怪联系起来:伏羲的母亲是踩上天神的大脚印后,怀孕生伏羲;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努尔哈赤是其母吃了一个鸟蛋受孕而生;道教的开山鼻祖李耳,其母怀他81年,破肋而出,生下来须发皆白,故称老子……

  从鸭河的女石,我们想起了登封的启母石。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见启母石,突发怀古之幽思,在登封城北3公里处的万岁峰下为启母建庙,当时叫开母庙,因武帝父亲汉景帝叫刘启,为避讳,改“启”为“开”。汉安帝延光二年(前123年),颍川太守朱宠在庙前建阙台,并刻字铭阙。在阙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禹治水时,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禹的夫人既心疼又哀怨,便带上衣服和食物去治水工地看望大禹。禹见夫人来找他,就变成一只熊吓唬她。夫人吃了一惊,一哆嗦变成一块大石头。这原本是一个恶作剧,却要了夫人一条性命!大禹懊悔不已,慌忙跑过去抱住石头夫人,只听见一声巨响,夫人肚皮裂开,从肚子里蹦出一个小孩,这就是后来的启。这情形有点像哪吒,不过哪吒是李天王用剑割破肉胎而生,而启母幸免一剑!

  这个神话听起来有点酸楚,却为后世产妇留下了祈祷平安的措施:分娩前,接生婆把产房中所有合着的缸、盆、柜、箱全部开启,口中不断念叨着:“开了,开了!”时至今日,在南阳广大农村,此俗依然流行着。

  我想,鸭河工区见到的女石岩画,不仅有生殖崇拜中企盼多子多孙的意愿,还应有保佑产妇母子平安的寓意吧!

  不知工区发现的大脚印和大手掌,又诞生了哪些神圣!(苏玉熙 白振国)

  岩书岩画的述说

  我们那些茹毛饮血的先人

  满身披挂着血雨腥风

  记录那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史事

  巧手飞舞出一团团的“结绳”

  其实啊

  当夏启从石头缝中诞生

  我们的大中华

  才开始见证文明的征程

  一块块巨石

  是华夏人心灵深处的图腾

  要实现通天的愿景

  那意志须如磐石般坚硬

  繁衍生息 祭祀活动

  尧舜禅让 部落纷争

  四时更替 收获播种

  狼豺虎豹 大雁苍鹰

  山顶上的摞摞石

  诱引着玉皇大帝的闲情

  沟凹里竖起的男根

  托起伏羲女娲茁壮的大梦

  那镌刻我们身体中的记忆

  是九州岁月沧桑的补丁

  甲骨 竹帛 活字 互联网

  是人类不断延续的足踪

  请给他们讲一下罢

  怀疑中华文明之源的人们

  凝神于阡陌沟壑中的图形

  聆听这萦回千古的大音稀声

  万载光阴雕琢额头上的沧桑

  左手擎闪电

  右手劈惊雷

  铸就我们永恒的光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