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早上,拜年改在了电话里,小孙女喊“爷爷快回来,我想你啦!”赵玉宽嘿嘿地答着,“爷爷也想你,明天就回去。”转头他嘱咐俩儿子:“代我给老祖宗上个坟。”
还好没赶上节前的拥挤,Z190的1至5号车厢是硬座,列车长统计,硬座车厢40%是空座,这是今年春运开始以来,列车第一次这么宽松。
赵玉宽开口跟我说话,用乡音喊我“妮儿”,从20℃的广州回来,他还穿着3年前花60块钱买的黄绿色夹袄,从后面看,领口漆皮大部分磨掉,只剩一点斑驳。
在广州的招待所里,他干着保洁的工作,每月挣3000块钱,这原本不是他的主业。
祖上开始便是农民。去年农历九月初,按中原的农时,家里进入了农闲。可土里刨不出太多财富,去年种的一季麦子、一季玉米,总共才卖了8000多元。
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温州打工,小儿子27了,还没结婚,老家的风俗,儿子直到结婚生孩子,父母才算“完成任务”,赵玉宽还得干。
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也好也不好,总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虽然绝大部分时间也只是在招待所里。不好的是,城市太大了,他经常找不到路,跟不上互联网,也学不会,连手机都是老年机。
招待所靠近大海,离广州火车站60多公里。去火车站的路线是前夜盘算过好几遍的,要转3次公交、再倒3次地铁。
下午3点42分的车,赵玉宽早上6点就出门了,辗转6个小时才到广州站。“我能等车,但不能让车等我”。
梦想很近,尽孝很远
这时,Z190的车速是155公里/小时。
全程1605公里,跨越4个省份,中间只在衡阳、长沙和武昌三个大站停靠。但进入河南,从信阳开始,驻马店、漯河、许昌,都停车。所以在这个时节里,它就是“河南专线”。
广州被称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周边的市县工厂林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河南老乡奔波南下,去那里挖掘力所能及的生活。很多年,春节前成群结队奔回,节后再浩浩荡荡奔去,行同候鸟。
周合营就是候鸟中的一员,他有点累了。嘈杂的硬座车厢里,兴奋和热闹都是别人的,他只顾低头沉思。
5年没回家过年了。
年前,周合营早早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赶在年前回家。
在广州奋斗了16年,给别人打了11年工,直到5年前,他和妻子才创立了自己的皮具厂。
工厂不大,“经济环境又不好”,周合营整天为订单犯愁。
屋漏偏逢连阴雨,皮具厂曾帮一个冒牌厂商代加工,被工商抓住,以造假论处,重罚,别说订单,存活都是个问题。
查看评论(7)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