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和供两个女儿上学,张广娟摆过地摊、打零工、做过保姆;同时张广娟把当环卫工时养成捡废品的习惯,坚持了下来,并用卖废品的钱帮助了很多人,开始身边的人,包括家人都不同意她这样做。

  “一次放学跟同学一起回家,看到我妈在拣废品,当时感觉特没面子,然后回家就跟她吵了架,为此半个多月没跟母亲说过话。”已经上大学的张广娟小女儿对记者说,“后来,知道母亲用捡废品的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理解了。因为我们家之前经历过一段很困难的时期,当时有好心人帮助了我们。现在和以前相比,我们家过得很好了,我妈就是想把能省下来的钱都捐给别人。如今周日没事儿的话,我也会帮母亲到旧货市场卖东西。”

  每次卖废品后,张广娟都会在小本上记录下来,这样的小本已经有十多个了,而每个小本上面,都写着同样一句话———这些钱留着,去帮助别人。对此,张广娟的回答质朴而简单,却令人动容:“东西是别人不要的,我只是付出些体力,帮他们卖了。所以,这些钱本来就不是我的,就应该拿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6年来,每天天刚蒙蒙亮,张广娟就会起床,步行捡废品。而为了让这些东西能卖个好价钱,她还会将它们分类,一部分送到废品收购部,一部分整理好拿到旧货市场卖。对需要帮助的人很是慷慨的张广娟,对自己却有些“吝啬”,四十多年来从未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张广娟指着身上穿的衣服说:“这就是我捡来的,洗完了跟新的一样,根本没必要去买呀。”

  加入志愿者成核心 一人捡变成部门收

  张广娟不但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同样会热情地伸出援手。

  在张广娟老人家里,记者看到一封感谢信,信中记录了张广娟救一位庞大爷回家的过程:2012年8月29日上午,护工员祝曼春给庞大爷熬药时,庞大爷自己一个人出了家门,等祝曼春发现时,已经找不到庞大爷了。直到下午2点多,一位身穿蓝色衣服的大姐,背着庞大爷回来了。“当时,我是在武威路的金桥小区的胡同里发现那个老人的,当时老人已经摔倒,不省人事,而且还口吐白沫,手脚抽搐,根本不认识人。”张广娟回忆说,“于是我就到处打听过路人和周边居民,知道老人家的地址后,就赶紧背着他回家了。”

  如今,张广娟加入了长春市柏合助老志愿者协会,并成为了协会的核心人物。协会会长李桂梅向记者介绍说:“张大姐家庭并不富裕,但还是坚持帮助别人,特别让人敬佩。自从2012年加入‘柏合新家’,张大姐就特别积极,有时间就来。为了参与每周末给老人洗脚的活动,张大姐认真学习穴位知识和按摩手法,如今她已经是这项服务的负责人了。”

  今年,协会准备给社区孤寡老人每周送一顿饺子,为了让更多的老人吃上一顿饺子,协会成立了废品回收部,张广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领头人。协会会长李桂梅对记者说:“我们做的是草根慈善,因此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能带动一批人,参与到孝亲敬老的事业中来。”

  作为“南关好人”的张广娟心里坚信:每多弯一次腰,就能多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份希望。16年的早出晚归,16年的平凡坚守,张广娟把自己的物质生活压到最低,却把帮助别人的能量释放到最大。

  本版文字 新文化记者 王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