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幸发给父亲郑先桥的最后一则短信。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摄郑德幸发给父亲郑先桥的最后一则短信。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摄

  21岁的大学生郑德幸死了。他以决绝的方式,从8楼跳下。他欠下60多万巨款,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生前,他试图通过打工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临死前,他只有38.5块钱。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合谋”之下,走向毁灭。

  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实习生孙良滋  编辑|胡大旗

  ►大学生郑德幸以一种清醒而决绝的方式,结束了21岁的生命。

  他从宾馆的8楼跳下;跳楼前,给父亲郑先桥发了一条56字的短信:“我跳了,别给我收尸”,“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

  亲属们试图阻止他,无数次拨打电话,他只接了一次,嘟囔了几句重复的话“不行了,不行了”,挂断电话。时间是3月9日晚7点40分。

  种种迹象表明,巨额欠款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德幸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自去年2月赌球,冒用或借用同学身份信息网贷,欠下60多万巨款。

  他的父亲——河南邓州一位农民,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元。

  在人生的最后4天,他远赴山东青岛,试图通过打工还款,完成自我救赎,但欠款像一座无底洞,吞没了他。

  郑德幸发给父亲郑先桥的最后一则短信。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摄郑德幸发给父亲郑先桥的最后一则短信。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摄

  家族骄傲与球迷班长

  远在河南邓州的郑先桥,乘坐最早的一趟火车赶到青岛,已是3月11日上午,他看到儿子躺在医院的太平间,没有穿衣服,面容完好。

  一位警察告诉郑先桥,郑德幸受的是内伤,当警察赶到时,放在床上的手机不断作响。

  郑德幸的家在河南邓州市裴营乡花园村,他的大伯说,200多户的村庄里,郑家属于最困难家庭之一。

  郑家共4亩多地,种玉米和小麦,一年收入约5000元;父亲郑先桥平时做建筑小工,每天100元,“但是活不多,有一阵没一阵。”

  郑德幸自小知道替家人承担经济压力。从高中开始,每年寒暑假都在外打工。

  2009年开始,郑德幸成为河南建业足球队的忠实粉丝,并进入校队。他喜欢做后卫,这个位置的球员,要求有好的防守。

  他去餐厅打工,省吃俭用,花299元买了一件红色建业球衣。

  2014年,郑德幸考入大学。他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被家人寄予厚望。

  留在大学同学印象中的郑德幸,约1米8的瘦高个子,自信、开朗。

  新生军训时,教官觉得他责任心强,让他当军训管理员;正式上课后,100多人的班级,他第一个上台参加班委竞选,说了一段鼓舞人心的话,被推选为班长。

  一位同学说,他自己写演讲稿,基本上次次拿奖,不仅演讲稿用词讲究,演讲时豪放、含蓄拿捏得当,说话的声音透露出自信。

郑德幸的获奖证书和火化证明。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摄郑德幸的获奖证书和火化证明。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摄

  郑德幸喜欢这个专业,理想是养猪。他和同室友说,准备毕业后给人家干几年,然后一起合伙搞一个养猪场。

  他还交了一个女朋友,去年上半年,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看了一场建业的球赛。这令同学们艳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