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春在浙江大学推演自己的5个数论发现 余建春在浙江大学推演自己的5个数论发现
昨晚余建春向晚报记者传来其工作时的照片 昨晚余建春向晚报记者传来其工作时的照片

  剃着板寸,身穿条纹T恤的余建春有些拘谨地站在讲台上,握着粉笔的手微微发抖。

  在余建春面前,坐着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教授蔡天新,以及他的三名博士生、一名博士后,还有数论专业的一名副教授。而余建春则要在这些专业的数学研究者面前,推演自己的5个数论发现。

  这让身为物流公司包装工的他一度感到很紧张,然而很快,他便沉浸在黑板上的数字中。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余建春自认“不能算民科(民间科学家)”。而浙江大学数学教授蔡天新告诉新京报记者,余建春的部分研究成果“达到硕士水平”。

  手写信引起数学教授注意

  今年6月10日,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教授蔡天新在自己微博上发布了几张照片,照片拍的是一封手写的信件,从河南新县寄出,收件人是蔡天新本人。信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密密麻麻写满数学符号,在信件的落款处署名“余建春”。

  身为数论方面的专家,蔡天新时常收到这样的手写信件。他说,原以为又是哪位数论爱好者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或“黎曼猜想”,而“展开细看,才知他推导出连续自然数立方和表立方数的一个通式,结论正确”。

  尽管经过查询,这个通式已有外国同行做出,他还是对这位名叫“余建春”的来信者起了兴趣。

  四天之后,余建春被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参加蔡天新主持的数论讨论班。这样的讨论班是浙江大学的传统,列席者都是专业的数论研究者。

  这是余建春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台。在当天的讨论班上,他显得很紧张。因为用不惯黑板擦,他习惯于用自己的手掌来擦黑板。

  从10点半到12点,余建春一连讲了自己的5个“数学发现”。

  事后,蔡天新在微博中评价,余建春的5个“数学发现”中,关于“卡迈克尔数的新判别准则”的“发现”堪称“亮点”。

  “卡迈克尔数”,又称“绝对伪素数”,由美国数学家卡迈克尔在1912年首先发现。关于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一直是数论爱好者的研究热点。

  包装工业余研究数论十年

  在迈步进入蔡天新的课堂以前,余建春从自己位于杭州下沙的出租屋内出门,转了几趟公交,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在他租住的这间小房间内,高低错落住了8个人,每月房租只需100多元。

  余建春的社会身份,与“数学”没有丝毫的关系。他是杭州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每天从早8点干到晚10点,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每月工资3000多元,不包食宿。而在此之前,他曾辗转武汉、开封等地打工。更早些,他是郑州牧专(现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

  今年33岁的余建春至今没有成家,他来自大别山腹地的河南新县,是家中的次子。2006年,在郑州牧专上学的时候,余建春从图书馆借到一本《数学猜想》,对里面的数论很感兴趣,没事就扒出稿纸画几下。大专毕业后,他干过很多工作,都不长久,但是研究数论的稿纸却越积越多。

  他渴望得到学界的认可。打工每到一地,余建春都会抱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前往当地大学,希望得到数学系教授关注。此外,他还把自己“成果”寄给很多学者。

  蔡天新的邀请,是他从学界得到的第一次回复。

  是否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了“抄袭”呢?余建春予以否认:“用的公式不一样。”

  蔡天新验证了余建春提出的公式,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余建春的发现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找出更多的“卡迈克尔数”。

  ■对话

  “从小对数字很敏感,但数学成绩不是很好”

  身为包装工的余建春,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在装货、卸货、包装之余,趁着难得的午休时间,新京报记者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

  没时间看数学 想换份工作

  新京报:什么时候对数学产生兴趣?

  余建春:我从小对数字很敏感,但是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后来在郑州上学时看到这方面的书,没事就会翻翻,发现自己兴趣很大,就经常找例题做了。

  新京报:现在每天有多少时间研究数学?

  余建春:以前一天两三个小时吧,现在这份工作太累了,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根本没时间看数学,我想换份工作。

  我不是民间科学家

  新京报:为什么会对数论感兴趣?

  余建春:数论比较适合吧,能用浅显的公式推导。关于卡迈克尔数的推导,我基本上没用到高等数学里的东西。

  新京报:你认为自己算是“民科”吗?

  余建春:“民科”是“民间科学家”吗?我还达不到那个水平,只能算是“业余数学爱好者”。我的数学基础很差的,只是对伪素数比较感兴趣,花了些时间而已。

  新京报:如果有机会,你愿意专职从事数学研究吗?

  余建春:我其实还挺想的,但是现在没有考虑过。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我要先把生活的问题解决了。数学书那么贵,我已经好几年没买过书了。但是要是有人推荐,待遇可以的话,我还是想做研究的。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干过保安、车间工,还去日本种过番薯

  打工糊口的他

  想稳定下来

  继续钻研数学

  本报讯 几天来,面对接二连三的电话,来自信阳新县的33岁小伙余建春有些不适应。这一切,源于他在浙大的课堂上与教授、博士同台论道。其实,他的身份就是一名物流工。

  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10年漂泊打工

  业余坚持研究数论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外漂泊很多年了,一晃10年了,过得挺辛苦的。”昨日下午,余建春说,自己一个月前从新县老家盖完房子后赶到浙江杭州,成为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

  2006年6月,从郑州牧专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他没干上兽医。此后,他开始了漂泊生涯,武汉、苏州、开封、东莞、上海、北京等地留下了他的身影,工作岗位也从保安、生产车间工人等多个岗位轮换,他甚至去日本种过番薯,“勉强糊口而已”。

  但有一个爱好他始终未丢,那就是研究数论。10年里,他捣鼓出了一些成果。

  打工每到了一个地方,他就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誊写在稿纸上,邮寄给大学的教授,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但大多石沉大海,直到浙大大学教授蔡天新对他发出了邀请。

  出名后很冷静

  希望成个家

  “我其实没有受到专门训练,连微积分也不懂。”余建春说。6月13日,他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赶到浙江大学,面对蔡天新及三名博士生、一名博士后、一名副教授,推演自己的5个数论发现。

  “我也没想到,就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半小时,结果被媒体关注后,一下子热了起来。”余建春说。

  尽管余建春在浙大课堂上讲课的消息在网络上热转,并被网友们称赞,但是他并未显得激动,反而很冷静。他知道自己目前的窘迫现状,单身,父母也已双亡,上面只有一个哥哥。“我希望有一个家庭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使我可以业余继续钻研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