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4以来“李计划”加速前进
在这次“天价早餐”过去整整一年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再次来到中国。
“我想说,我们的合作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早期收获。”14日下午在北京与李克强总理会谈时,马西莫夫说,“这充分表明,产能合作是一个伟大的构想。”
一年间,被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誉为“李计划”的中哈产能合作正在加速前进。两国签署了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政府间框架协议,建立起部门间工作机制,启动设立产能合作基金。在确定的52个早期收获项目中,汽车组装、聚丙烯项目已经开工,阿斯塔纳轻轨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钢铁、冶炼、水泥等领域的十余个项目也有望于明年启动。14日会谈当天,两国总理还见证了产能、金融、能源、海关、质检、旅游等领域十余个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马西莫夫更加看重产能合作对于哈萨克斯坦本国的提升意义。他提出,希望中哈两国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合作支持力度,为两国产能合作培养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专家人才,从而进一步加速哈萨克斯坦工业化进程。
“我还对您提出的两个战略非常感兴趣,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一个是‘互联网+’。”马西莫夫对李克强说,“我们愿意借鉴您提出的发展战略,修正我国的工业现代化计划,也希望中哈两国在您的构想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哈产能合作全面提升。”
2015.12.14国际产能合作亮相郑州晚宴
和一年前的“天价早餐”相比,14日的郑州晚宴看起来要热闹得多。在北京会见马西莫夫后,李克强总理直奔机场飞赴河南,并在当晚与上合组织各国领导人在郑州相会,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共同观看豫剧、少林功夫等同样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
这一变化更像是一个隐喻:一年时间,产能合作不仅在中哈两国之间茁壮成长,也在全球范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积极响应。
在欧洲,国际产能合作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的“容克计划”一拍即合,双方共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产能合作;在拉美,李克强提出的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赢得各国高度认可,达成实际项目及意向协议总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在非洲,中国与非盟达成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三网一化”合作,制定了中非铁路合作规划;在亚洲,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等开通在即的示范项目,更是产能合作快速推进的鲜活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