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人均道路面积12.3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其中,设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1.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分别比1978年提高5平方米、8.3平方米。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设施从无到有,处理率分别达到93%和94%。一批城市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4

  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不断完善,“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加快推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下沉,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初步构建了权责明确、功能完备、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城市运行体系。

  5

  城市作用显著提升

  据测算,目前全省经济总量的70%左右在城镇产出,投资的80%左右在城镇发生,消费的82%左右在城镇实现,劳动力的42%左右在城镇就业。全省有近5000万人生活在城镇,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的产业集聚区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左右。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成为集聚人口、资源、要素、产业的最大平台。

  2020年我省城市长啥样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左右,争取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转移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左右。以米字形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中原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郑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700万左右,洛阳市达350万左右,10个地区性中心城市达100万以上,13个左右城市(县城)达50万~100万,80个左右城市(县城)达20万~50万,100个左右中心镇镇区达3万以上,现代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