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的“骨肉之躯”。

  ——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公厕建设、供水水质提升、供暖、道路交通畅通、燃气延伸、综合管廊建设等八大工程。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等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从今年起,我省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租房,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或长期租赁存量商品房解决。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力争使我省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有明显提高。

  ——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我省将以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为重点,重拳治理“雾霾”,实施河道生态用水补给工程,加强水生态保护,着力解决垃圾围城等问题。

  ——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全面推行工程质量承诺书和永久性标识牌制度,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属地管理责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

  管理: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通城市的“血脉之源”。

  ——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省将筑牢城市产业支撑,使广大非户籍常住人口有更多就业机会;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常住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扩大社会保障参保缴费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逐步将农民工及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探索将其纳入城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范围;将农民的户口变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脱钩。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争取两年时间内所有市县都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拆除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的“信息墙”;大力实施“宽带河南”战略、“互联网+城市”行动计划,打通“信息路”;加快智慧交通、智慧管网等城市智慧化应用和推广,编制“信息网”。

  ——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全面排查整治城市老旧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健全防范地质灾害等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城市安全监管责任制。

  ——大力传承培育城市文化。今年,我省所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并对历史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普查和挂牌保护。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力治理道路违章、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乱设点、占道经营、露天烧烤、渣土车封闭不严随处倾倒的居民区商业扰民等“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