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季节,襄城炙热的街头又多了一支另类队伍,四个清一色的年轻人,配备有时髦的摄录器材,但他们并不像是记者,因为他们没有到政府机关或执法部门,去的都是县城的小街古巷,老城区最拥挤的文化市场、集贸市场、小吃一条街则去的最多。这是一支迷你摄制组,正在紧张拍摄《襄城味道》第三季。
毫无征兆的,《襄城味道》红遍全城
很多人都是看过了《舌尖上的中国》才迷恋上了纪录片,这部片子告诉我们,最美味的美食往往就在最普通的生活中,我们喜欢那些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其实就是味蕾对于家乡的记忆。
去年冬季,一部记录襄城美食的片子《襄城味道》(亲们都习惯说是《舌尖上的襄城》)在网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是一部让襄城人备感亲切和自豪的纪录片,瞬间勾起了对豆腐泡、胡辣汤、焖面、豆沫等襄城味道浓郁诱惑的记忆,更多的人则通过饮食文化了解到襄城这个有着2000多年深厚历史的古城,旋即成为襄城对外文化展示和交流的一个窗口,很快红遍互联网世界。
少有人知的是,这部《襄城味道》竟是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王笑人、迟艳辉等5位同学一起创作并拍摄的。近日,在县委宣传部见到了这几位尚在读大二的90后,他们看上去既充满朝气与活力,同时又比同龄者更加成熟。
编导迟艳辉: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尝试、敢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视觉印象”工作室,承接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片制作业务,而《襄城味道》片子从创作到拍摄到后期的制作,全部都是由我们工作室独立完成的。
那么拍摄《襄城味道》第一季的初衷究竟从何而来的呢。
主创王笑人: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襄城90后,从小就经常吃县里的各种小吃,像早上的胡辣汤、豆腐泡都是在别处吃不到的味道,上大学了才知道就连平顶山、许昌的都会开车来喝,作为一个襄城人,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这些好的东西展现出去,让我萌生了用所学专长,以影像形式把家乡美食展示出来的想法。
2014年11月初,这样的想法一旦在脑海里成了型,王笑人便和工作室的“小伙伴儿们”一起,开始了《襄城味道》的创作和拍摄工作。然而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视频要如何拍摄才能展现出这些美食的制作手法及特别之处,美食摊儿的老板们一开始不理解不配合也让他们很为难,但随着拍摄的推动,一个个画面剪辑之后,这所有的辛劳都在片子完成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是不是被油茶的制作工艺吸引住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制作时间,《襄城味道》终于与网友们见面了。通过优酷和“56网”等上传后,片子火的一塌糊涂,受到了网友的热烈关注和好评,一时间,微博上到处都是转载。由于第一季的反响强烈,紧接着,他们又拍摄《襄城味道》第二季,同样受到网友的喜爱,截止目前,两部视频共点击总量已突破二十万人次,不少网友都期待第三季什么时候拍。
《襄城味道》第三季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艳?
今年年初,县外宣办和几位大学生取得了联系,经过共同磋商,打造《襄城味道》第三季的方案最终敲定,并得到了城关镇、有关街道的大力支持,拍摄如期进行。
县外宣办副主任刘书娜:以影像的形式对襄城传统饮食文化进行记录和传播,在互联网领域打开一扇襄城通向外界的窗口,这不仅襄城外宣工作的需求,也是我们肩负的一种责任。在这一季的拍摄中,我们更专注于美食本色的制作过程,突出小城人们对这些原汁原味传统食物的喜爱。 这一群90后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同龄人树立了自主创业的榜样,也希望更多的热心网友参与进来,出谋划策,让襄城这座古老和现代共融的小城向世人展示她更多的魅力!
王笑人:自己拍摄的片子能够激起网友们的热烈反应,这是自己始料未及的,原本只是自己的一个小想法,没想到获得了这么多人的支持。现在由襄城县委宣传部和外宣办牵头拍摄的《襄城味道》第三季将很快和大家见面,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几天走下来,小编和摄制组一道走街串巷,与早晚市的业主、老板共同见证了一道道美味的制作过程,体会了传承百年的简洁却不简单,品味着美食传递给食者的丝丝情感与祝福。这些美味、美食,你我都曾无数次的品尝,却未必了解其中的真实与奥秘;这些美食,就在你我的身边,叫卖声耳熟能详,不见得你都能说出个一二三。那么,就让你我共同期待,《襄城味道》第三季今夏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