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名存在时间已久,且不说更改之后,老百姓要变更户口本、驾照等,沿线企业需要变更地址,甚至改名,而且那么多块路名指示牌都需重新制作,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先生认为,这样做,就没有把财政的钱花在“刀刃”上。
官方公布“2/3人同意”媒体调查80%不同意为何差别恁大?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地名的命名应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那么,祭城路改名,到底有没有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原先生说。
如果说《条例》的表述相对模糊,但规章《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二项、第四项中却有具体规定。
地名的更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地名,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四)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得更改。
“显而易见,祭城路是历史沿革、具有文化承载,由此来说,不违背第二项的规定。更名时,有没有广泛征求民意?”原先生提出问题。
在郑州日报《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的来龙去脉》的报道中称:市地名办相关负责人说,祭城路的修改,经郑东新区审慎研究,经道路两旁单位、小区群众2/3以上同意后,向市政府提出了更名申请,同时也提出了对“祭城”这一古老地名的传承保护方案。
“我对这一解释并不认可。”原先生说,这个“2/3人同意”并不能代表“广泛民意”,特别是当地,为啥不包括祭城镇(办事处)?而且,在许多家媒体的网络调查上都显示,80%以上的人反对更名,“为何地名办的调查与民间调查结果完全相反?”
原先生还说,《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中有: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征求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
“祭城路改名一事已成社会热点,这样还不算‘重要地名’改名吗?”原先生说,相关部门在改名时没有对情况进行充分预计,也没安排听证会,以致造成如今的状况。
呼吁:公开同意更名的“2/3人”是谁?
2/3以上同意?在多大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是十里八村?还是道路两旁所有的单位、小区?祭城路两侧单位多居民区少,调查的都是谁?市民杨先生准备向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关于请求郑州市人民政府依法公开祭城路更名有关信息的申请》。
杨先生说:“祭城路更名,是民意需要,还是行政乱作为?”
杨先生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第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的规定,申请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开祭城路更名的原因、决策的过程和民意调查情况,其中民意调查包括调查人数、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意见以及同意更名人数、不同意更名人数等。
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引发的热议仍在继续,人们议论的焦点,除了是否尊重文化、征求民意等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道路更名,需要投入多少?
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道路更名毫不为过。记者走访获悉,因为道路更名,道路标牌、路牌,沿线居民的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等都要换,商户的租赁合同、营业执照等也要变更。政府财政要承担一笔不小的更名费用,老百姓也少不了要多跑腿。
西站路改名一年,一部分居民仍没去换证
去年4月17日,郑州“西站路”更名为“金水西路”。一年多过去了,记者昨日走访该路发现,道路施工仍在进行,小区门牌、道路指示牌、商户营业执照等仍有不少写着“西站路”。
西站路81号院的公告栏内,一份落着灰尘的“紧急通知”写道:因“西站路”更名为“金水西路”,请本院居民速带户口本、身份证及房产证、土地证,抓紧时间来社区登记。旁边,贴着另一份变色破损的通知:西站路更名费已到,请业主来领取。两份通知的落款,都是西站东社区。“通知都贴过四五次了。”该社区工作人员说,仍有少部分人没上交相关资料。
据了解,更名费是中原区划拨的专款,发放标准为:户口本6元,身份证40元,房产证80元,土地证33元。道路更名共涉及多少户,财政划拨多少钱?记者多方打探,受访者均表示不清楚或不方便透露。
80岁的居民张老太太说,她已交过材料,领过更名费了,不少居民领更名费不积极,为啥?“领了,后面换证还要交出去,干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