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源区面积2616平方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淅川先后分六批搬迁移民20.2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再次动迁移民16.5万人,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各项静态淹没损失近100亿元。

  为保护一库清水,自2003年起,淅川在几乎没有补偿的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对338家造纸、冶炼等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并坚决否决40多个可能给丹江口库区造成污染的大型建设项目,县财政收入为此伤筋动骨,一度下滑40%。

  在坚持生态至上、绿色发展,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和水质保护的同时,淅川着力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路子;在产业的培育机制上,坚持财政金融的扶持和项目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淅川人民投身于生态产业建设这个热潮当中,共引进56家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拉动社会力量投入生态建设资金5亿多元,流转荒山、耕地40余万亩,新发展茶叶、金银花、湖桑、软籽石榴等高效生态产业3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98.7万亩。

   微评

  淅川人的三重担当

  丹江有情润北国。端起茶杯,清澈的丹江水在杯中微微荡漾;喝上一口,丝丝甘甜顺着喉咙润到心间……在享受一渠清水的同时,您是否知道,这小小一杯水里,浸含着淅川人的多少担当?

  “移民精神”显担当。前后跨越半个多世纪,从修建丹江口水库,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人离家别亲,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赤子情怀满华夏,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移民史。彪炳史册的移民精神,凝聚着淅川人的大爱与牺牲。

  “一渠碧水”勇担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旨在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的用水问题,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环境,意义非凡。“效益再好,只要污染环境一概关掉;投资再大,只要破坏生态一概不要。”淅川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累计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为了一渠清水,可谓壮士断腕,在所不惜。

  “水清民富”新担当。水质、环境要保护好,老百姓的日子也得好起来。日子过好了,也有能力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咱不拖全面小康的后腿!”淅川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绿色富民之路。

  大局、大义、大仁、大气,淅川人的三重担当,彰显了中原儿女大爱无私、厚重朴实、自强不息、敢闯敢创的优秀品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像淅川人那样,勇担重任、攻坚克难,确保发展的活水清澈通透,汩汩长流!(夏远望)

  下期预告

  走进新乡

  适应新常态借势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