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淅川:释放生态红利 共享绿色福利

A-A+2015年8月10日07:45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邹朝晖 特约记者 冷新星

  生态,是淅川一张美丽的名片。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令人瞩目:森林覆盖率45.3%,累计治理荒山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优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10天以上。该县先后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任务,责任重大,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淅川人认识到,环境是发展的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找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点,把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制度激励来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该县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首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等方面,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

  2013年年初,该县又以县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扶持茶叶、金银花等生态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给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退耕还绿、造林增绿成了人们热议的词语,自觉爱绿护绿的意识在群众中普及。

  张建清是淅川县毛堂乡店子村人。以前由于经济困难,他常年外出打工。丹江源公司承包村里荒山发展茶产业后,他成了茶场的工人,每天按时到茶园干活儿。“一年能挣两万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出门打工强多了。”而像张建清这样在家门口从事生态产业的农民,当地不在少数。

  绿水青山是最大的政绩。发展生态产业的利好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驻淅川。经过治山、整地、栽种,一座座荒山尽披绿装,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如今,淅川初步建成了竹博园、植物园等精品示范园10余个,茶叶、竹柳、核桃、仁用杏等高效生态农业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值达6亿多元,10万农民端上了“绿饭碗”。

  做“加法”提高含绿量,做“减法”避免污染。淅川累计关停、并转高能耗、重污染企业350余家。先后否定了8个重金属生产、冶炼等大型污染项目的选址方案,终止了10个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取缔20个违规建设项目。

  “绿色发展才有绿水青山,清洁生产才有金山银山。”基于这样的认识,淅川县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着力点,重点培育汽车零部件、铝深加工、新能源等科技环保型工业群。

  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条道路整洁干净,一簇簇鲜花纵情绽放,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美丽如画的乡村在淅川随处可见。

  曾经,厚坡镇饶西村垃圾遍地,杂物乱堆,村里连条像样的道路也没有。而今这里成排的房屋新颖美观,家家门前绿树掩映,休闲广场设施齐全。“绿地多了,环境好了,现在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就和城里人一个样。”说起现在的生活,村里的赵大妈一脸幸福。 

  赵大妈的幸福源自该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淅川县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打造出一个个“升级版”的村庄,提振了农民精气神。

  生态至上,水质第一。为保护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淅川县坚决向污水和垃圾宣战,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工程。目前,乡镇都建成了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情景再也看不到。

  生态友好,未来美好。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渠首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淅川正变得越来越富,越来越美。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