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淅川: “三大机制”转出青山绿水

A-A+2016年3月23日07:47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讯 (特约记者冷新星 通讯员周桃龙)三月的渠首大地,绿意盎然,满目青山。公路边、河道旁、山坡上,处处涌动着植树人群,植绿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广大干部群众正用自己的双手为渠首山村打造绿色银行。

  淅川县创新模式增投入,创新机制强管理,着力转变投入、造林和管护三大机制,实现了投资主体、造林主体、经营和管理主体多元化,有力提高了造林质量,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全县森林覆盖率由5年前的32.8%提高到目前的45.3%,造林合格面积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

  投入之变,从“政府投”到“企业投”。该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的具体政策,并给出了财政补贴、信贷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队、大户等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生态建设。近年来,该县先后吸引40多家企业,承包荒山20多万亩,投入资金30多亿元,呈现出“山山搞承包,处处在造林”的喜人景象,实现了“群众得利、政府得绿、社会得益”的多赢。

  补贴之变,从“造前补”到“造后补”。为提高林木成活率,加速荒山造林绿化进程,该县决定改变固有造林模式,出台了以奖代补、先造后补、多造多补的资金管理办法,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工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县里与承包方签订造林合同,约定承包方按要求先自购苗木,并包栽包活,林业部门在验收合格后,及时兑付苗木和造林款。如果成活率达不到要求,就不能获得相应的种树补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过去“供苗者不栽树、栽树者不惜苗”的老大难问题,大大增强了造林者的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了造林质量。“先造后补”的合同造林模式使一批造林专业队应运而生。目前,全县活跃着30支造林专业队,每年造林面积占全县总造林面积的90%以上。

  管理之变,从“重造轻管”到“造管并重”。淅川县积极转变管护机制,建立健全林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责任,成功实现了从“重造轻管”到“造管并重”的转身。该县对新造林一律实施封山育林,禁止在林区内砍柴放牧、采矿采石等活动。在全县公开选拔400多名护林员,集中进行林业法律法规培训,并与其签订管护合同,定岗、定责,实行管护成效与报酬相挂钩。与此同时,在全县设置了7个森林资源管理稽查队,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队伍坚持24小时值班,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在防火工作中,该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强力落实防火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