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

A-A+2016年4月27日08:56南阳日报评论

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
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
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
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
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镇平大师云集书写玉雕传奇
碧玉作品《四大美女》碧玉作品《四大美女》
作品《南阳娃迎农运》作品《南阳娃迎农运》
第六届“天工奖”金奖作品《和谐家园》第六届“天工奖”金奖作品《和谐家园》

  核心提示

  鹅蛋大的玉料上,可以雕刻出500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脸上的表情清晰可见;一对青玉薄胎对瓶,不但外表一模一样,难分彼此,把两只瓶放在天平上,重量不差分毫……这就是镇平玉雕,被称为神奇的雕刻技艺。

  在镇平,一个小小的县城竟然云集了24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中国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和“中国微雕第一人”都诞生在这里。

  在这些玉雕大师的血液里,澎湃着对玉雕工艺“精益求精”的狂热,他们执著,但又求变创新,他们注重雕刻工艺,更追求艺术品位,他们甚至可以十年磨一“件”。一块块普通的玉石,经过大师们的精心创意和精雕细刻,终能蝶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雕精品,这无疑就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玉雕基因深入血脉

  特约记者 杨晓申 余修师

  今年30岁出头的梁飞熊,是土生土长的镇平县石佛寺人。熟悉梁飞熊的人都知道,他出生在一个玉雕世家,曾祖父梁文胜1946年师从仵永甲学艺,自此梁家便与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祖父梁炳林和父亲梁国山均从事玉雕行当。受家庭影响,梁飞熊自幼喜爱玉石雕刻,19岁高中毕业便进入玉雕行业,靠着自己的聪颖和勤奋,用10余年时间,获得了“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海派玉雕大师”等荣誉称号。

  无独有偶,在镇平石佛寺,像梁飞熊一样,一家几代人做玉雕的并不在少数,他们靠着最传统的师徒制将玉雕技艺代代传承,对玉石的喜爱、对雕刻技艺的不断追求已演变成为基因,渗透进他们的血液。

  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有文化、有艺术美感的玉雕作品备受追捧。善于刻苦钻研、脑瓜灵光的镇平人已经感知,他们开始走出去,要么到国内高等美术院校深造,要么到北京、苏杭等玉雕技艺精湛的地区“充电”,进一步汲取艺术营养,在玉雕文化内涵提升和玉石雕刻技艺上狠下功夫。

  镇平县玉雕管理局原局长王林深有感触地说,学成归来的人们带回了一股清新之风,镇平玉雕开始变得更加细腻而富有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艺的同时,注入了多元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南北并蓄、中外兼容、多样并举的宛派艺术风格。

  在这股艺术新风的劲吹下,镇平玉雕作品开始大跨步前进,先后在“天工奖”、“百花奖”、“陆子冈杯”等国家级大赛中获金奖,有时甚至获得半数奖项,很多艺术珍品让人看上一眼,便再难忘记:岫玉《九龙双层转动花薰》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玉雕作品《天上人间》曾拍出2800万元的天价……

  如今,在镇平,一个小县城,就有24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和280多位省级玉石雕刻大师,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纷纷探寻“玉雕大师群现象”之谜的背后……

  有人说,在镇平玉雕大师的基因里,充斥着对玉雕工艺精益求精的狂热因子,一块块普通的玉石,经过他们的精心创意和精雕细刻,终能蝶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雕精品。他们执著,但又求变创新,他们注重雕刻工艺,更追求艺术品位,他们甚至可以十年磨一“件”,他们让“做专、做精、做细、做实”作风一以贯之,他们不但让一件件玉雕精品载入史册,更让“大国工匠精神”成为镇平玉雕一个鲜明的标签。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田间地头、顽童嬉戏、白发翁媪、农家小院……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克钊的独玉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他被誉为“中国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

  张克钊说,黑白料清如带雨梨花,素如水墨白荷,朴素之美能让人忘却一切喧嚣和烦躁,对独山玉黑白料的感觉就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印象。

  张克钊说:“独玉如发妻。”可见,在他的灵魂深处,对独玉的喜爱已深入骨髓。 张克钊最早引起轰动的作品是《恩爱百年》,获得2003年河南省“陆子冈杯”银奖,这件作品是带着对已故母亲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而创作的。

  随着他对乡土系列作品的不断创作,童趣系列作品也逐渐创作出来。穿着黑布棉袄棉裤的孩童,与同伴们一起玩古老的游戏,犹如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人们记忆深处的乡音乡情,让人久久难忘。其中张克钊的《南阳娃迎农运》一举夺得2012年“天工奖”金奖,这件作品以独山玉为原材料,分别雕刻出7个孩子打篮球、踩高跷、踢毽子、抖空竹等7个运动场景,把儿童们特有的活泼可爱和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

  提到宛派玉雕大师对俏色的妙用, 2002年“天工奖”银奖作品《妙算》不得不提。在“因材施艺”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题材与形式,把俏色用绝、用活;造型生动、美学素养、技法娴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全国玉雕行业的一股新风。《妙算》是独山玉玉雕创作首次在国家级玉雕比赛中荣获大奖,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特意为此题字“妙算,妙”!这让独山玉闻名全国,开启了独山玉黑白料俏色创作的先河。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的相关资料记载,中国独山玉的俏色运用,始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鳖。宋哲认为,在当今的玉雕界,白玉、翡翠、岫玉作品都在利用俏色,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在人物、花鸟、山子上所用的手法基本雷同。惟有独山玉的黑白人物角色运用的是宛派玉雕大师趟出的一条新路,这使独山玉的黑白玉料身价倍增,也极大地丰富了宛派玉雕的艺术风格。

  提到独山玉,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刘晓强。自幼对独山玉情有独钟的他执拗地认为,独山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颜色极其丰富,经过巧妙构思一定能成为巧夺天工的玉器精品。刘晓强所说的巧妙构思,其实就是 “创新”。

  早在2000年,刘晓强就倡议成立了镇平玉雕青年联谊会,希望同行之间多交流沟通,把独山玉推向全国。之后,他率先成立玉神公司,专注发掘独山玉之美,这也是镇平玉雕另一大现象,那就是一个公司就能带动一个玉雕流派的发扬光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大批玉雕大师脱颖而出,刘晓强、张克钊、刘晓波等享誉全国,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大赛中屡创佳绩,《心路》等数十件作品获中国玉雕最高奖“天工奖”奖项,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时代来临必将呼唤‘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镇平县委书记李显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镇平玉雕将继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力争创作出一批深入人心的玉雕作品,镇平玉雕将飞得更高更远!

  (本版统筹:中共镇平县委宣传部)

  十年磨一“件”——

  精益求精的执著精神

  一件作品的创作时间是5年,甚至是10年,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和节奏的社会,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年近七旬的仵应汶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仵应汶是首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也是镇平玉雕大师群的领军人物。记者采访时他说,他正在创作一个佛教题材的水晶作品《万法归宗》,“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创作过程,因为原材料太珍贵了,我想让它得到最完美的艺术呈现。”

  仵应汶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玉雕世家,1972年进入当地玉器厂工作,他20岁时创作的岫玉《九龙双层转动花薰》荣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现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

  2006年他精心雕刻的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图》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寻找原材料,他走遍国内所有水晶市场,创作期间废寝忘食,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如今仵应汶调侃说,可用“天堂与地狱”去描述那段日子。

  十年磨一剑,是对仵应汶艺术生涯的最好诠释。这些年来,他创作的作品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别具艺术感染力。如作品《千手观音》中的观音慧目下视、面目慈祥,手部刻画得十分细致,或伸或屈,或正放或侧举,灵动地表现出观音拯救众生于苦难的慈悲胸怀;又如黄水晶作品《佛首》利用亮光与亚光相结合的手法,将佛像面部处理得既有质感又沉静安详。

  “现在市场商业运作过度,一些作品艺术价值不高,浪费了原材料。”仵应汶痛心地说,社会需要呼吁更多人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沉下去、钻进去,才能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

  在镇平,一个玉雕大师可以带动一个流派的传承。仵应汶40多年的玉雕从业生涯,学徒已突破千人,70后梁飞熊就是其中之一。受老师的影响,梁飞熊做玉雕,追求极致,每件作品都力求做到最美。记得那是一个偶然机缘,原石已经被量好尺寸,准备切开出手镯的时候,梁飞熊当机立断买下,经过无数个日夜,赋予原材料生命和灵性,终于把别人眼中普通的手镯材料变成了备受关注的《四臂观音》,并荣获了2011年星火奖金奖。

  爱玉之人看到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玉雕精品时,他们如何知道玉雕大师们在精雕细刻上下的苦功。在中国玉雕大师魏玉忠身上,你能感受到玉雕技艺的神奇。他用整整两个月时间创作的一对青玉薄胎对瓶,不但外表一模一样,难分彼此,而且把两只瓶放在天平上,重量不差分毫。魏玉忠擅长器皿件、仿古件设计制作,一直被业内广泛赞誉为中原第一平素的美称。他的白玉作品《云龙瓶》获2004年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金奖,并载入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微雕手法创作玉雕作品,中国玉雕大师郭文安是国内第一人,他用30余年的时间让微雕别开生面。很多人对郭文安的玉石微雕作品《五百罗汉图》记忆犹新。在鹅蛋大的玉料上,雕刻出500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连脸上的表情都清晰可见,其中的难度可想可知。郭文安说,大型雕刻可以借助很多现代工具,但微雕太微小,全靠手工操作。微雕中只要手稍微轻轻一抖,就完全报废了。所以郭文安在每一次微雕前,都要把所表达的内容在纸上画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只有成竹在胸才动手。郭文安用半年时间创作的《五百罗汉图》曾引起玉雕界轰动,并荣获2010年“百花奖”金奖。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志戈是典型的学院派,也是个“较真儿”的人。他从学校毕业后,遍访名师,虚心向国家级玉雕大师仵应汶、孟庆东等求教,并跟随工艺美术大师刘国皓学习玉雕技艺。他反复琢磨中外美术作品,在创作中大胆借鉴传统绘画、雕塑艺术手法,靠着刻苦的钻研精神,创作了一批风格鲜明的玉雕作品。“我们定做的玉器要等半年以上。”记者采访时,一位慕名而来的买主说,当今只有精细的、有品位、有风格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镇平玉雕大师做不到的。”镇平县玉雕管理局副局长宋哲说,他们很多次外出交流,都听到同行啧啧的赞叹。他们除了赞叹镇平玉雕的雕刻技艺,更为镇平玉雕大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执著精神点赞。

  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