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深闺”中的桐柏茶“待嫁出阁”

A-A+2016年5月12日08:27河南 日报评论

桐柏茶艺表演 陈康 摄  桐柏茶艺表演 陈康 摄

  南阳观察记者 吴曼迪 本报通讯员 杜福建 陈康 冯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茶初露尖尖角。”这是在桐柏茶农中口口相传的俗语,每年清明的细雨刚刚下过,桐柏茶山的人们就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从清明到立夏,山上的人们采茶、炒茶,山下的人们斗茶、卖茶,仿佛整个桐柏山里都弥漫着茶香。然而这满山的茶香似乎被无形的“大山”阻隔,因为市场份额较小,品牌影响力不足,桐柏山茶遭遇“养在闺中人未识”的遗憾。

  1 茶圣偏爱桐柏山

  “淮河源头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绿来片片香。”每年到了采茶的季节,陈延付老人总爱到茶山上“吼”上两嗓子,年过六旬的陈延付对桐柏茶有着深刻的记忆。

  “桐柏有‘三湾’——程湾、王湾、西湾是桐柏主要的产茶区域。上世纪60年代,在县城东南的金台、翠屏二山建国营桐柏茶场,从小我们就跟着父母到山上采茶,每天能挣上两毛钱就高兴的一晚上睡不着觉。”陈延付说。

  其实,桐柏茶的历史比老人的记忆要长远得多,早在唐宋时期桐柏山一带就是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只因桐柏在历史上乃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茶园在战乱中遭毁弃的较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各种有利政策的推动下,桐柏茶得以迅速发展,茶场规模逐渐扩大,先后有六大类产品荣获省名茶的称号,其中“桐柏玉叶”更是和“信阳毛尖”齐名成为我省特种绿茶的代表。

  桐柏玉叶,扁平光滑的外形独树一帜,精湛的工艺制作后芽毫被隐匿,茶汤杏绿清澈,一芽一叶的采摘方式让桐柏玉叶滋味醇厚、茶香持久,冲泡开的玉叶在水中绽放、亭亭玉立在水中,业内人士评论其滋味不亚于“西湖龙井”。

  桐柏玉叶的出现并非偶然,桐柏的山水孕育了这一茶茗。桐柏地处桐柏山腹地,被誉为淮河上游的“小江南”,这里是淮河发源地,气候温和,油页岩土质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雨量充沛,茶树在幽幽苍谷中饱受高山云雾的滋养,孕育出好茶。这大概也是茶圣陆羽偏爱桐柏山的缘由,曾在这里留下“借问陆君何处去?品茗只向太白峰”的典故。

  2 茶产业托起山区致富梦

  从种茶自用到为市场种茶,从昔日提篮小卖到如今产业化生产,如今,桐柏的茶产业已经一步步托起桐柏县的扶贫梦。

  “几年前我也是村里的贫困户,日子过得有些清贫。现在我承包了60亩茶园,亩均收入达6000余元。”王湾的茶叶种植大户肖华雨如今已在镇上买了房子,还有了自己的茶叶销售门面,不仅如此,今年起,他还将帮扶村里5户贫困户的种植茶树。肖华雨相信,只要找对了路子,群众致富就不是梦。

  王湾村共有2160人,常年的贫困曾经让这里的群众饱尝艰辛。2014年新上任的村支书郭进军带领村两委为村里“量身订制”脱贫方案。利用王湾原有茶场的优势,联合村里有能力的茶叶种植合作社分包村里的贫困户,由合作社负责帮助贫困户种植、管理、培育茶树,待茶树进入采摘期后合作社优先收购贫困户的鲜叶,这样既保证了合作社制茶原料的供应,又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郭进军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王湾村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8万元,帮助120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户均种植茶苗4亩,预计3年后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计划通过3~5年的精准扶贫到2019年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目前,在桐柏县像王湾一样的村子共有70多个,50000多人从事茶产业,有茶叶龙头企业2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

  “实施精准扶贫,必须盘清家底、对症施策。”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说,桐柏将利用茶产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由“输血”到“造血”的转换,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任务。

  3 “待字闺中”的尴尬

  桐柏县有茶园面积8.4万亩,开采面积5.2万亩,年产干茶1540吨,是我省重点产茶县之一,拥有“桐柏玉叶”、“清淮绿梭”、“桐柏红”等名品。然而多年来,在“信阳毛尖”的盛誉之下,桐柏茶有着“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

  “品质上有好口碑”、“量小、品牌度不高”、“小众茶”、“叫好不叫座”,通过对茶叶市场的采访,这些词汇勾勒出桐柏茶的“轮廓”。

  据桐柏县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方忠斌介绍,由于历史的原因,桐柏茶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三次动荡,导致桐柏茶产业规模受限,产量规模一直上不去是制约桐柏茶难以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以王湾的茶为例,这里的茶叶品质被认为是桐柏品质最好的茶叶,然而村支书郭进军坦言,目前在市场上王湾的茶供不应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产量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没有规模化的产量,在品牌建设上也就显得捉襟见肘,尽管目前在桐柏经营着多个茶叶品牌,但是由于企业品牌建设的欠缺,对整个桐柏茶叶的带动作用还很薄弱。

  “桐柏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包装也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桐柏县一位资深的茶商告诉记者,市场对桐柏茶叶的评价是口感好,卖相差,不仅是茶叶的品相不好,在外包装上也过于简单,没有特色导致市场的附加值不高,无法占领高端茶市场。

  4 走出“深闺”需政府做媒

  “桐柏茶不该被人遗忘,好山好水孕育出的好茶应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桐柏海青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海青作为桐柏县茶产业的领头人,道出了桐柏众多茶农的心声。

  在茶农张海青眼中,不管是种茶还是做茶都需要耐心、细心,仅仅一个桐柏玉叶的制作从鲜叶到成品,需要经过杀青、回潮等5道工序30多个操作细则,任何一个操作细则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茶的品质。桐柏茶产业的发展和制茶一样,要想让桐柏茶真正在市场上扎下根,走出“深闺”,需要政府做媒,市场做“嫁衣”,需要所有桐柏茶人的坚持不懈。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生态的持续改善,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环境保障。在茶产业技术、人才、经济上全方位扶持,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开展以茶招商活动,积极引进省内、外的公司,在桐柏发展规模化茶园和茶叶加工营销基地,并在国内一线大中城市设立“桐柏红”、“桐柏玉叶”茶叶专营店,重点突破,打造品牌,同时拉长产业链条,壮大茶产业。

  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培育有机茶,让桐柏成为辐射全国的高品质有机绿(红)茶生产、销售集散地,向生态要财富。

  从偏重茶产业生产向消费、生产并重转变,在茶叶产品精包装、茶文化研究、茶社创办、茶园观光、农家乐茶庄建立等方面发力,把茶产品消费作为着力点和关键环节,生产出更多能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并存的茶产品。

  “未来几年,桐柏将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带动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以茶产业为引领,着力打造‘中原茶乡’,走出一条新常态下转型跨越、绿色崛起之路。”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说。他期待能够有更多来自政府和企业的目光聚焦到桐柏山茶的身上,让桐柏山茶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让深山中的桐柏茶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欣赏。

  张海青和众多桐柏茶农一样期待着桐柏缔造“中原茶乡”的传奇,期待着淮源的茶歌能够更加响亮。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