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观察记者 李铮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边铨彬 杨晓申
核心提示
镇平县是国内赫赫有名的“玉雕之乡”,石佛寺更是全国最大的玉器加工和销售集散地。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变化,和主流消费群体及审美眼光的变化,玉雕消费遇冷,玉雕行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在镇平石佛寺,以80后为主的新一代玉雕人逐步成为行业主力军,有别于过去单一的“学徒制”,他们大多是学院派出身,以互联网思维PK过去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在他们的努力下,玉雕这个大众眼中的传统“奢侈品”,正在步入平民化的“私人订制”时代……镇平“玉二代”的崛起之路已经渐次铺开。
壹
注入文化元素
让购玉之旅也成玉文化之旅
“大棚下一个个地摊一眼望不到边,千人一面的玉器毫无新意,价格虚高更是让游客望而却步……都说自己的公司是玉文化公司,但玉文化的元素体现在哪里?”镇平县真玉天地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满多,是镇平县工艺美术学校玉石雕刻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土生土长的镇平人,她说玉就是她生命里一个元素,一旦嵌入就无法分离。
缘于对玉器的挚爱,在郑州工作期间,满多每周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到省博物院玉器馆做义务讲解员,一讲就是3年。越讲满多就愈发感觉到玉雕的美与神韵,几乎到了着魔的程度。
2011年,满多放弃在郑州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到老家镇平,和其他几个股东成立镇平县真玉天地商业管理公司,决定打造一个集赏玉、购玉及玉文化传播为一体的高端玉雕文化市场。
如何去表现玉文化?怎样将玉雕的工匠精神传达给受众?带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满多跑遍了国内有名的玉器市场,心中的蓝图也逐渐清晰。
在即将开业的真玉天地二楼,除大师品牌馆外,还设有一个1000多平米的石佛寺玉雕精品陈列馆,不但陈列着石佛寺玉雕精品代表作,还有历代制作玉器的工具以及有关玉文化历史演变的资料等。“以后来镇平购玉,如果感兴趣,还可以了解与玉相关的文化,了解玉与咱们几千年传统文化之间的天然联系。”谈到这样做的初衷,满多说,“让更多的人了解石佛寺、了解镇平、了解南阳深厚的玉文化!”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虚高的价格,一度让很多爱玉之人望而却步。镇平县玉雕管理局副局长宋哲说,镇平已相继建起真玉天地、玉海超市、国际玉城等多个专业化的大型交易中心,诚信经营承诺制、无理由退换货等机制将逐步规范,玉器平民化消费将成为主流。
贰
玉商通“电”
玉雕销售开启“鲶鱼”模式
在信息时代,玉商也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用电商产业来拓宽销售渠道。牧之堂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双对于玉商通“电”已闯出一条新路。
早在2003年,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孙国双在北京开了一家只有20多平方米的玉器店。闲暇之余,他便开始尝试通过天涯论坛、华夏收藏网等论坛或网络卖玉,“那时候,上网还是个新鲜事物,上网的群体并不大,但有时一天在网上销售的玉器也抵得上店里一个月的销量。”
尝到甜头的孙国双不断“尝鲜”,在随后的10余年内,他的销售渠道更是扩展到QQ、微信、淘宝等多个平台上。2015年,他干脆来到石佛寺创办了牧之堂玉业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员工已有120多人,主要以发展微商为主,下属的一级代理商发展有700余人。“在玉雕经济遇冷的大形势下,2015年我们的纯利润达400多万元。”孙国双说。
同样享受到“互联网+”利好的还有玉石王朝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九山,“双方建立一定的信任之后,玉石销售就能真正实现互联网速度。”王九山说,“有时候当天做出来的玉器当天就能在网上卖出去一半。”靠着初期的让利与承诺无条件退换货,王九山很快打通了玉石王朝网上玉器销售的快速通道。2014年,公司网上盈利占总盈利的20%,去年便猛增到80%,今年预计能达96%以上。
记者在石佛寺采访时发现,目前,在镇平的玉雕市场活跃着6000多户电商,他们大多是80后,靠着对互联网技术的熟悉,他们像一条条“鲶鱼”,给这个传统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叁
学院派玉雕大师崛起
创新让玉器步入定制时代
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样米养出百样人”,怎样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如何最大程度地占领消费市场?
满多说,未来玉雕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必定是厂家直销的形式,为顾客量身定制他们喜欢的玉器才是行业生存的王道。真玉天地交易中心设有手镯定制区,顾客可以自己挑选玉料,根据个人审美爱好现场定制,甚至还可以上手参与制作,只需40分钟,一个精致的玉镯便可出炉。
玉器销售迎来定制时代,玉雕创作同样面临一个挑战——“创新”。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志戈是典型的学院派,作为一名接受过中西方美术史教育的学院派玉雕大师,对于玉雕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当代人追求简约、自然、时尚。”王志戈说,只有精细的、有品位的、有风格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
省玉石雕刻大师翟景春也是学院派中的一员,他拿着一块造型简约的螭龙玉雕告诉记者,这是他为一位快要过生日的顾客定制的。他说,“如今,人们已经从最初的对玉料的苛求转变为对风格的追求”。每一件作品,翟景春都会动一番脑筋,结合自己所学,举一反三,不断创新,确保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宋哲介绍说,过去在镇平,90%以上的大师都是通过传统的学徒制成长起来的,基本上都是照着师傅教的比葫芦画瓢,创新能力不足。老一辈玉雕大师仵应汶,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走出去进修。“如今成长起来的‘玉二代’,大多是经过正规院校成长起来的玉雕人,他们将弥补镇平玉雕的人才洼地。”
在玉雕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形下,镇平的“玉二代”们悄然发力,创新玉雕制作和销售,相信镇平玉雕之路必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