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周彦波 通讯员 王建树
“帮扶队帮咱村里实现了‘村村通’,新建了村部,正在建幸福院,还解决了我们的吃水难题……”5月16日,提起驻村帮扶队,淅川县毛堂乡裰落墓村55岁村民尚八斤称赞不已。
裰落墓村是淅川县政府办公室定点帮扶的深山贫困村。驻村帮扶队在深入掌握具体情况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多方筹资160余万元,新修道路3公里,解决了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起了村部,幸福院院址也已选定。
这是淅川县突出精准抓扶贫的一个缩影。淅川县是全国移民安置大县,集山区、库区、边缘区、贫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至2015年底,仍有贫困村122个,贫困人口73147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初,该县出台“转、扶、搬、保、救”的工作举措,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制定三年脱贫攻坚计划,向贫困发起总攻。
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坚持定点驻村工作制度,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均是该县四大班子领导联乡包村、乡科级干部包户扶贫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明确县四大班子联乡包村名单、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名单,全县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包贫困户,乡镇班子成员及站所干部职工包村包户,把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凝聚到扶贫攻坚上来,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为精准识别贫困人数,该县从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致贫原因、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脱贫计划等多方面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建档立卡,掌握第一手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症下药,分别实施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土地流转脱贫、教育保障脱贫、技能提升脱贫等13项精准措施和“八大扶贫工程”,彻底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县政府办公室驻村帮扶队为裰落墓村开出的“精准脱贫套餐”,融产业脱贫、金融扶贫、基础建设、社会帮扶等于一体,建村部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堡垒基础,修公路打通了连接外部的“致富路”,引水源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建幸福院让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与此同时,寺湾镇提出在平原区发展林果业,在山区发展袋料香菇产业;香花镇谋划实施搬迁安居工程;荆紫关镇制定发展牡丹、莲菜、香菇、薄壳核桃、漆树、魔芋等产业;仓房镇实行贫困群众优先到景区务工等,各乡镇积极谋划,纷纷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扶贫计划。 为确保扶贫工作扎扎实实推进,该县还针对贫困乡镇扶贫开发、定点扶贫、行业扶贫分别制定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夯实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激活了全县上下参与扶贫拔穷根的巨大动能,凝聚了三年脱贫攻坚的强大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