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内乡五小校长刘均鼎先生的大名,是因为我曾听说过内乡教育有一个奇怪现象,在内乡县城内尽管小学也不少,但家长们还总是愿意将学生送往刘校长所负责的学校,说什么好的都有。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心中充满了好奇。但一直无缘一见,心中的好奇,促使我几次约访,都被刘校长婉拒了。这次周末,好不容易勉强同意见面,而时间也被定在1小时以内,因为他说待会儿还要召开一个教研会,不能耽误了工作。
潜心教学屡创佳绩担任校长
1979年,19岁的刘均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内乡城镇一小。
从教伊始,他就发现了老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决心要让自己的课堂上出新意。
他所要抛弃僵化的教育模式,就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语文。
在实际的教学中,他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读、写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起来。
他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日渐显著,他所教的学生在作文大赛中屡屡获奖,所写作文经常登上《作文指导报》的头版头条。学生们也都有了主动记日记的好习惯,有位同学竟然在一晚上的时间里写出整整一小本日记。
他的教学成绩也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奇迹,全县最好的初中内乡初中某年招生264人,他所带的班级竟然考上了五十多人,占到五分之一。因成绩突出,他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政府的表彰。 20出头他就当上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领导一群年龄与父辈相仿的老教师们。他的教学经验在校内得到全面推广,使学校成为80年代教学成绩最为突出的小学。
随后他担任了学校教导主任,89年起担任副校长。1991年,32岁的刘钧鼎被任命为内乡一小校长。
用鲜血与生命捍卫学校建设
内乡一小位于市区中心,空间本来就非常狭小。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操场被十几户外来居民肆意侵占,盖了不少简易房,并且成为附近居民的垃圾场,学生们没有活动空间,体育课也从未上过。
60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借住在校的几户人家也依旧占用着学校的房舍。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刘校长决定完善教学设施,收回学校被侵占的操场和房舍,改建新的操场和教学场地。但这又谈何容易。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想法变成现实用了整整13年。
令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多次被不明事理的居民恐吓、殴打、两次被捅伤住院。
1992年,因需重建操场,在有关部门安排下,多数居民已顺利搬走。未撤走的几户居民却纠集了100多人前来围攻内乡一小。在保护学生、阻止居民进入学校过程中,他被殴打并捅成重伤。
2004年,在回收学校房舍过程中他面部被捅伤住院。但是他都挺过来了。回忆往事,刘校长说:“虽然我受过两次伤,但是这都算不了什么。主要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我很欣慰的是自己为学校办了些实事。”
从当校长开始,刘均鼎就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90年代初,他率先开展实验班、特长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92年就开始对学生进行386、486的计算机教学。
因缺少专业老师,他广泛聘请校外的知名教师(有不少教师如今已是高校艺术学院的院长、博导。),对学生进行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特长培训。在教学资源依旧匮乏90年代,一小的学生们却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不少学生在省级大赛中不断获奖。
正是在这个时期,很多学生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生基础。此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
90年代后期,由于不少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他首创 “寄宿制”管理模式,修建了新的学生宿舍,让300多名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寄宿在校,由专门老师负责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内乡一小在刘校长的领导下,逐渐成为了内乡教育的一张名片。突出的教学成绩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引起了省、市不少学校的关注,纷纷前来参观、学习“一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