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淅川县取缔丹江口库区网箱养鱼纪略

A-A+2014年4月11日08:07南阳日报评论

大型机械拆除网箱现场。特约记者 夏季风 摄大型机械拆除网箱现场。特约记者 夏季风 摄

  4月6日,新华社播发消息,对淅川县取缔网箱养鱼行动进行报道,称赞取缔力度大、效果好。截至4月10日,淅川境内已取缔网箱36940个,占总箱数的88.5%。

  近日,记者到淅川县丹江口库区采访,感受到紧张忙碌的气氛:县乡干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一户户渔民把使用多年的网箱拖到岸边进行拆除;工作人员在对钢管、油桶等配件登记核查后,集中处理。随着一个个网箱的上岸,昔日热闹的江面恢复了平静,丹江水显得愈发清澈碧透。

  担当——国家至上

  甘于牺牲 主动拆除

  说起淅川的历史,水是绕不过的话题。

  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淹没淅川土地360平方公里,大片良田沃土沉入水底。为了让群众能吃饱饭,开发利用水资源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考虑的重大问题。

  1997年,根据《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淅川县出台《关于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百里万箱下丹江”的网箱养鱼发展目标。几年间,县里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通过各种形式支持网箱养鱼产业发展,库区群众也因此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目前,全县共有网箱41729个,涉及渔民8000余户,年产值15.8亿元,沿库群众八成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网箱养鱼。

  然而,这种集约式网箱养鱼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每年投入水库的养鱼饲料和养殖过程中的未食饵料、鱼类粪便沉积库底,致使生物耗氧量急剧增加,水库水溶氧源的承受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网箱养殖户因滥用网箱消毒剂和药物等,也直接污染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着水源地生态安全。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实现一库清水送京津,是淅川县义不容辞的责任。调水在即,面对网箱养鱼这一日趋壮大的富民产业,淅川又一次面临着痛苦抉择。

  国家至上,大局至上,水质至上。面对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甘愿牺牲的淅川县再次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国家尚未出台网箱补偿政策的情况下,在丹江口库区两省六县(市)中率先打响了取缔网箱养鱼攻坚战。

  攻坚——上下齐心

  科学实施 和谐拆除

  人心齐,泰山移。去年6月,淅川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淅川县库区网箱养鱼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迎通水,保水质”活动,进行逐级动员、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的思想得到高度统一。

  淅川县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最大限度维护渔民利益。县委书记马良泉奔波于各养鱼乡镇间,和渔民亲切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县长赵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不同类型网箱补偿标准,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可能减少渔民损失。在此基础上,县里贷款近亿元作为先期补偿资金,并通过技术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扶持及安排一定时间的存鱼过渡期等,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为保证整个拆除工作顺利进行,该县精心部署、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水产、环保、水利、航运等部门联合执法,纪检、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并按照“依法取缔”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沿库相关乡镇的主体责任,在驻乡镇工作组的督导下,抓好宣传发动、张榜公示、空箱上岸、网箱拆解、资金兑现等环节,严格剔除虚假网箱,对核实的网箱逐个登记备案,并健全影像资料。同时,深入开展“六包” (包登记、包调解、包销鱼、包拆解、包兑付、包转产)活动,为渔民提供全程帮扶。

  付出——无怨无悔

  爱国奉献 有情拆除

  深明大义,大爱报国,无私奉献,是淅川人最美好的品质,也是淅川人身上最感人的精神。

  干部走在前,工作就不难,这话用在网箱拆除工作上恰如其分。屈连伟是仓房镇刘裴村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养鱼大户。他在全县动员大会后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拆除工作,组织村民开会宣传、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带头第一个主动拆除网箱。他家原有的130个网箱现仅剩4个,硬是带动全村群众有序地配合拆除网箱工作。屈连伟说,从大局考虑,村民都忍痛牺牲了个人利益!

  刘德美是香花镇丹江岸边的渔民,世代靠捕鱼养鱼为生。两年前,为支持南水北调,他家进行了后靠安置。与其他渔民不同的是,他在从事网箱养鱼的同时,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建了两座冷库,对各种水产品进行保鲜,一年忙下来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发展时,停产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眼看多年的心血即将化为乌有,刘德美着实心疼。为了一库清水,他不仅主动把自己的50多个空网箱拆解上岸,还动员其他渔民早日拆除网箱。

  “宁可牺牲自家,也要支持国家”,简短易懂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代表着丹江口库区每一个养殖户心声。贷款养鱼的王先锋,下岗后自主创业的毕怀伟,历经坎坷的王太正,一户户渔民不讲代价,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地奉献,心甘情愿地拆除。他们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南水北调工程,只希望一库清水早日北送。

  (记者 赵 勇)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