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在陈营村的一天一夜

A-A+2014年4月23日07:53南阳日报评论

市委书记穆为民到移民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本报记者 阎亚平 摄市委书记穆为民到移民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本报记者 阎亚平 摄

  4月3日至4日,市委书记穆为民轻车简从,自带行李,深入唐河县湖阳镇陈营移民新村蹲点调研。一天一夜吃住在村,走街串户,看望移民群众,征求基层意见,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榜样。本报今日刊发穆为民撰写的驻村札记,以期推动我市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的联系点是唐河县湖阳镇陈营移民新村。之所以选择移民村,是因为我一直挂念着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牺牲和贡献的移民群众,难忘16.5万名移民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感人场景,难忘接收地干部群众为移民安置作出的奉献,难忘牺牲在移民迁安一线的县乡干部。

  平时,我也经常到村调研,但进村多、入户少、时间不够充足。这次我想拿出专门的时间,静下心、蹲下来,深入一家一户,认认真真地“解剖个麻雀”,看看我们的乡亲生活得怎么样?我们的工作还有哪些差距?我们的干部在为民服务上还有哪些问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和标准,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找出差距,挖出病根,特别是刨出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得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推动市县乡村一起转作风、树新风,真心为民,团结干事,把我们的移民工作做得更好,把我们的农村工作做得更好。

  4月3日到4日,我放下其他公务,带上铺盖,到陈营村蹲点,一天一夜吃住在村,走街串户,直接接触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通过到农户家里面对面谈,在村头树荫下三五成群唠家常,召集陈营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邻村支部书记座谈,既接触了乡村干部,也接触了移民群众;既接触了返乡创业的小老板,也看了因灾因病致贫农户的生活情况;既看了村“两委”的办公场所,也到村小学、村卫生室实地看了儿童就学、群众就医情况;既了解了这个移民村现在的情况,也弄清了他们搬迁之前在淅川的生产、生活和习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获得了真实情况,提高了认识,提升了境界,引发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一、接地气才有底气,沉下去才有思路。我们天天谈接地气,到了基层才知道接地气是何等重要、何等宝贵。譬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在村一级有没有任务?在最基层如何落实?这次到村里一看,找到了感觉。五个文明,桩桩件件都是具体的。过去,我们提出移民工作的目标是“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主要是指经济建设、物质层面,现在看这个标准低了,要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丰富内涵、完善提升。稳得住,要靠“五个文明”共同发展才能稳得住;能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生态、文化、社会事业都要同步发展;可致富,不仅是物质富裕,群众的精神也要富裕,生态环境也要富裕。可见,深入基层才能发现问题,到了基层才能碰撞出灵感,才能产生符合实际情况的思路和措施。

  二、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我去的陈营村,尽管是个移民工作做得相对较好的村,但仍让我感到市县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发展思路很好,但好思路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效果;中央的政策很好,但好政策落实不力就会丧失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我强烈地感到,不是发展没有需求,而是信息不对称,需要上级搭台;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我们干部身未到、心未到,需要从干部作风上找问题;不是没有政策支持,而是缺乏落实,需要解决好“降落伞”问题,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把中央的“大礼包”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我在移民创业园见到返乡创业、领头办养牛场的青年农民彭环,干劲很足,也很精明,但反映缺场地、缺金融支持、缺科学的规划。这些问题是他个人解决不了的,这就是我们基层党委、政府服务的内容和着力点。我当即嘱托市移民局和唐河县,要帮助他解决好规划问题、用地问题、资金问题,并鼓励他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有机农业。有一个村支部书记发言时反映,他们村土地想流转,但没有服务平台,找不到承包商或种植大户,反映出我们信息服务的滞后。可见,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能力,非常紧迫、非常急需,并且大有可为。

  三、群众最大的期盼是在家门口就业,有活干、有收入、能团聚,发展仍是重要任务,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是个大战略。这次到陈营蹲点调研,一是喜。看到了移民群众正在融入当地,开始新的生活。二是忧。群众想发展、门路少,有门路、空间小,有发展、链条短。外出打工仍是目前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或是因身体有病、家庭有困难而不能外出的人。农村党员,也有一半左右在外务工。与群众深谈,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发展问题。反映村里没企业,在家没活干、没收入,只得舍妻离子,远赴外地给人打工,人力外流,人才外流,形成了“打工经济”。听了这种情况,我的心情沉重,感到发展的责任重大,更感到市委提出的“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思路是正确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必须将其作为南阳发展的大战略,给予具体政策支持,创优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回归,带动全民创业,把南阳的人力资源优势“夺回来”,转化为发展优势。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