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与2014年的新旧交替之际,“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集中开工。2013年12月26日,南阳日报社与市红十字会、北辰正方集团南阳分公司一行,带着“紧急援助芦山震区”活动中募集的百万元爱心善款,赶赴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灵关中心校,为那里的千余名师生送去爱与温暖。
驰援千里
爱心善款送雅安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013年12月25日集中开工的消息传来后,本报与市红十字会、北辰正方集团南阳分公司一行第一时间带着南阳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出的百万元善款,驱车18个小时行驶1400余公里,赶赴雅安,到达地震重灾区宝兴县灵关镇灵关中心校。
隆冬的灵关镇寒气逼人,千余名师生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上课。见到我们的到来,孩子们笑容纯真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在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本报率先联合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发起募捐,还积极组织参与雅安日报、成都商报、江城晚报、大庆日报、扬州日报等媒体共同发起的“责任媒体爱心联盟”,对芦山震区开展联动援助。短短数日,本报与市红十字会即募集爱心捐款百万元。
把捐款用到灾区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广大爱心人士的共同心声。经过对芦山地震灾区抢险救援和物资需求等多方面信息的深入了解,本报与受灾最严重的灵关镇取得联系。在多次对接后,与灵关镇中心校达成对口援建意向。一段时间来,本报与市红十字会依据国家和相关部门灾后重建计划,严格程序,确保将百万善款及时、定向送至芦山震区。
永励后人
爱国教育意深远
灵关镇是宝兴县的南大门。灵关镇中心校现有学生997名。
灾后的校园满目疮痍,教学楼严重受损,墙壁斑驳,楼体开裂。
校园一隅,一栋木制的两层楼格外醒目。楼前的石碑上写着: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云长征住地。这里蕴藏着一段革命往事。1935年,灵关小学时任校长席懋昭到天全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红军长征经过天全时,席懋昭参加了红军。1935年5月30日晚,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在泸定停留期间,召开了一个会议,决定派陈云同志出川去苏联。席懋昭接受党的派遣,在与国民党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后,机智勇敢地完成了护送陈云经重庆到上海的任务。
此间,陈云曾住在这栋小楼内。1948年,席懋昭在雅安做地下工作时被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该座建筑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生动地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芦山地震后,全国上下爱心涌动,千万善款为灵关镇中心校的灾后重建带来希望。千余名师生感动在心。这些施以援手的无疆大爱,成为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一课。大家一致表示,在建设新的灵关镇中心校时,要把灾难赋予的震后精神永驻心间,并进行传承。
在实地与宝兴县、灵关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接后,本报和市红十字会与灵关镇中心校达成了定向援建“灵关中心校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的意向。
感动宛城
雷锋精神永传承
这次援建灵关的百万元爱心捐款包含了10多家爱心企业和500多名爱心人士的深情厚谊。捐款首日,北辰正方集团南阳分公司率先捐款20万元,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各界善款纷至沓来。 成都商报、雅安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对这次爱心行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在实地对接时,灵关镇中心校的师生自发组织了捐赠仪式。学生代表岳巧的发言让在场人士泪湿双眼:“是你们用爱心为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鼓起了我们前进的风帆……我们永远心存感激……”
陈云长征曾住地
灵关中心校的学生们
感谢信
南阳日报社、南阳红十字会、北辰正方集团南阳分公司:
灾难虽无情,人间有大爱。4·20芦山地震灾区人民受到社会各界的无私关怀和帮助。今天,你们带着浓浓的爱心,来到我校,为我校捐款100万元,用于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在此,全体师生对你们的无私援助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天寒地冻,你们冒着严寒、不远千里来到我校,用行动体现了中华儿女情系灾区、心忧国难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动,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了你们的爱,灵关中心校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在此,全体师生庄严承诺:我们一定把崇高的爱心力量转化成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力量,乐观面对困难和挑战严谨办学,把我校办成一所领导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学校!
此致
敬礼!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灵关中心校
201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