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座纪念碑,一位老人,一簇苍松翠柏,80岁的湖北省黄石市王树娣用40年的坚守,书写了一份深深的感动。她把南阳籍烈士陈英照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对烈士墓地的看护当成了她心里难舍的牵挂,这一牵挂就是40年。凭着坚强的信念和朴素的情怀,王树娣数十年如一日义务看护烈士墓。4月30日,烈士的亲属联系上了王树娣,将烈士的坟墓迁回老家安葬,她幸福地笑了……
□本报记者 张晓彭
【坚守】 八旬老太守护烈士墓地40年
爬过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4月30日,记者跟随南阳籍烈士陈英照的外甥门庆元等来到了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太平山上。山路的尽头,松柏掩映间,埋葬着南阳籍烈士陈英照。80岁的王树娣拿起锄头清理墓碑周边的杂草,弯下腰用笤帚细扫地上的落叶,再用手轻轻擦去碑上的尘灰。一切清理完毕,她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对烈士说:“您马上就要回老家了,让我再为您扫一次墓吧……”然后,久久地站立在碑前,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40年来,王树娣把烈士陈英照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对烈士墓地的看护当成了她心里难舍的牵挂,这一牵挂就是40年。1973年,王树娣一家搬到黄石市西塞山飞云社区居住。1974年夏天,王树娣和儿子卫海洋去后山上开荒种菜。“我也不识字,还是儿子发现后山上有一座墓,还是一位烈士,上面写着河南人。”出于对烈士的尊敬和崇拜,王树娣将已经倒下的墓碑扶正,将四周清扫干净。从此,一有空闲,王树娣就会到烈士墓地去看看,清理墓地旁的杂草。每次清扫完毕,她就在墓地周围转几圈,然后向烈士述说越过越好的日子。
从1974年开始,每逢春节、清明,王树娣都会到烈士的坟前,点上一炷香、填填土,一直坚持到现在。卫海洋告诉记者,他记得小时候的春节和清明节,他们全家人除了拜祭亲人外,还要来后山拜祭这位烈士。当时,母亲带着他们兄妹5人,一起来给烈士扫墓。
【曲折】 59年终于找到烈士墓地
在太平山上,记者看到墓碑上刻有“烈士陈英照同志”等字样。陈英照烈士的妹夫门振仓告诉记者,陈英照是镇平县高丘镇大陈营村人,1950年,16岁的陈英照参军来到朝鲜战场。1955年,陈英照所在的军队回国后驻防湖北省黄石市。1955年春天,军队演练返回驻地时,由于大雨,发生了一场车祸,年仅21岁的陈英照不幸牺牲,随后安葬在了黄石市。
“多年来,我们都没有放弃寻找哥哥的坟墓。”门振仓说,他们听说陈英照去世后葬在黄石一医院的后山上。1993年和2003年,他们曾经两次来到黄石市寻找陈英照的墓地,但由于时间太长,一直没有找到陈英照的墓地。门振仓说,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陈英照的相关信息。今年春天,他们联系上了陈英照生前的一位老战友,现在平顶山工作的白学臣。“白学臣今年83岁了,我们找到的时候,他刚刚出院回家。”门振仓说,白学臣由于曾经来到黄石为陈英照扫过墓,所以他清楚地记得,陈英照葬于黄石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山上的两棵核桃树附近。他们一家人根据白学臣提供的信息,终于找到了陈英照的墓地。
找到陈英照墓地后,门振仓联系镇平县民政局,希望将陈英照迁入镇平县烈士陵园。在黄石市民政局和镇平县民政局等部门帮助下,最终确定,在镇平县烈士陵园给陈英照安排墓地。4月30日,门振仓带着两个孩子再次来到黄石市,将烈士陈英照的骨骸迁回老家镇平安葬。
【心愿】 烈士魂归故里安息九泉
“老大姐,我们全家人感谢你,你是我们的恩人……”看到哥哥的墓地完好无损,77岁的门振仓紧紧握着王树娣老人的手,老泪纵横。几十年的期盼和牵挂同泪水一起倾泻而出。门振仓用含混的家乡话向沉睡在这里59年的哥哥诉说着年年月月的变迁与牵挂。
门振仓父子三人将随身背包里的黄纸一张张折好点燃,香烛青烟缭绕,3杯白酒斟满后一洒而空。门振仓将鲜花一支一支插在亲人的坟土之上,“哥哥,你可以安息了……”门振仓再次哽咽了。“找到亲人这是好事,咱们不哭了,烈士看到你们也会高兴的!”门振仓、王树娣两位老人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两张满是老茧的手中传递着别人无法体会的深情。素未相见的两位老人有着说不完的话。
5月1日,奔波而归的门家人给王树娣打了一个电话,“老人家,烈士的遗骸已运到老家平安下葬,安息九泉,感谢你40年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