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南阳乡戏:抒解“集体乡愁”的“年夜饭”

A-A+2016年3月2日08:10南阳 晚报评论

  本报记者 王 平 文/图 

  当你在异乡回首,突然发现,无论走得再远,也割不断故乡的记忆,而除了故乡的山水、田野、街巷、房舍这些固定的情感记忆符号之外,有一种最能凝聚起乡愁的事物,那就是故乡的声音——乡戏

  今天,乡戏已被人们选择担当起了抒解“集体乡愁” 的角色,这种角色在春节这种节庆时分,尤其是今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南阳,就有人说,不看场大戏就不叫过年。乡戏,在不自觉中成为抒解“集体乡愁”的“年夜饭”。

人民公园里的票友演出人民公园里的票友演出

  曾经 不看场大戏那就不叫做过年  

  乡戏作为传统文化、传统审美的一个典型代表,曾经是最为“大众”的东西。特别是在春节,唱大戏看大戏曾极为盛行,成为城乡特别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一些农家子弟出身的人来说,拿着板凳去看戏的场景是他们儿时抹不去的记忆。经常是在大年初一后,一块空旷的场地,就着一个高台,四周一围,蓝布幔子一拉,遮风挡雨还保音。吃过晚饭,家家关了门,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地赶去看戏。开演了,台上铿铿锵锵,唱念做打;台下看戏的,买玩具的,卖麻花米花糖的,热闹非凡。一些演员的表演水平虽然说不上专业,但那熟悉的乡音传递着浓浓的乡情,描绘众生百态。随着舞台上情节的进展,台下观众时而落泪,时而欢笑,潜移默化地接受向善、崇德、守法的教育。

  那时候的春节,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奔走于有戏的村子,分享戏曲的盛宴。

  那时候,城里人也不少看戏。家是新野的王女士说,她小时候除了看本县曲剧团的戏,还常看南阳地区曲剧团、邓县越调剧团、淅川县曲剧团等外地剧团的演出,十分过瘾。

  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不能如以往那样经常看戏了。传统戏曲虽然被称为“艺术的活化石”,用官方的说法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成了在平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艺术,从“大众”走向了“小众”。

  然而,乡愁有魂。乡戏能绵延数百年不断,自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只要锣鼓一响,水袖一抛,一声高音,就能重重击在不少人的心口,把那道苦苦阻拦着乡愁的堤坝瞬间击得粉碎。

  今天 一种情结延续着戏曲的文脉

  地方戏之所以拥有唤起乡愁浓烈的力量,是因为任何一种地方戏都是由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传承做血脉的,与这个地方的人息息相通。

  南阳作为戏曲之乡,地方戏在城乡居民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尤其是这些年,南阳城区各种各样的戏曲票友组织十分活跃,这些票友组织多达四五十个,囊括了曲剧、豫剧、越调、曲艺等地方戏种和京剧等剧种。票友们出于对戏曲的热爱,自费添置各类演出服装、演奏乐器和曲谱;他们在白河边和城区大小公园、游园里有固定的时间排练演出,也经常和周边各县市区的票友进行互动和交流。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活跃在南阳各种文化演出的舞台上,成为南阳业余戏曲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唱京剧的王桂莲、刘敏,唱豫剧的周春杰、杨书云,唱曲剧的张建梅,唱越调的常明飞等,都是票友中的明星,他们的演唱或韵味醇厚,或苍劲奔放,令观众赞叹不已。

  近两三年来,每逢春节,市群艺馆都会组织一场较高水平的戏曲票友演唱会,虽然是业余票友,但大家在排练、道具、行头等方面绝不含糊,按专业的要求进行。今年的演唱会更加特别,不仅得到牛长鑫等曲剧名家指点,牛长鑫、孙炳新还登上舞台,与票友一起演出。看着票友们用足了功夫,神采飞扬,眉飞色舞,观者恍若隔世,有一种穿越感。唏嘘感叹,莫不是乡愁。

  回归 从“抛却”到乡愁的有效载体

  这些年,戏曲在经历了曾经一段时间的“被舍弃”之后,在今天“留住乡愁”的文化呼唤中又日渐红火起来,热烈起来,成为传承乡愁的一个重要载体。

  今天,想看场大戏,农村人比城里人容易一些。据南阳曲剧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有200场的文化惠民公益演出,这些演出多在农村基层进行。让他们感动的是,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即使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岗野岭上,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也会闻讯赶来。群众的热情,比之30年前也毫不逊色!今年春节,从正月初八至今,18场演出,观众超过20万人。

  但在城市,由于种种原因,演出少而又少。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大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馆一院”建设如火如荼,包括大剧院在内的“三馆一院”已经封顶,南阳市民想看场大戏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曾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而乡愁,不仅是记忆中的山水和建筑,还包括割不断的血脉和乡情。保护和弘扬像戏曲这样的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就是为“记得住乡愁”写下注脚。

  如何更好地传承乡愁,年戏的红火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启示、一种思考。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