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清明时节回淅川寻根问祖在余关

A-A+2016年4月3日18:44河南 日报评论

  4月2日一大早,辉县常村镇移民何宏波装好父亲的照片,带着媳妇、孩子,同村里的十几户人一起,乘上南下的大巴。

  他们去的地方是淅川县,南水北调16.5万移民的故乡。5年前的初夏,何宏波作为南水北调移民,同沿江村98户443人一起,迁入新乡辉县市常村镇。那时,75岁的父亲何兆圣拄着拐杖领头搬迁。2012年夏,父亲在移民新村去世,他生前未实现的愿望是,回丹江看一看。

  几天前,何宏波从电视上得知,“移民丰碑”早已在淅川县余关村落成,移民陆续回到余关村寻根问祖,这让他心中感慨万千。清明节来临,他决定带上“父亲”及家人回余关寻根,也圆父亲生前的梦想。

  群山怀抱中,占地1.2万平方米,由56块大理石碑组成的移民丰碑群一排排矗立着。丰碑上记录着每一个移民村的故事,镌刻着每一个移民的名字。

  “沿江村:何兆圣、何宏简、何宏波、何宏梅、何宏珍……”找到自己一家人的名字,何宏波掏出父亲的照片,用袖头擦了擦说:“爹,俺们到家了,到家了……”他轻摸着石碑上父亲的名字,想到老人一生都在辗转迁徙,鼻头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咱村的名字都在这儿!”清明归来祭扫的移民,找寻亲人和村邻的名字。73岁的胡春花原是淅川县仓房镇胡坡村人,20多岁时嫁到一山之隔的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温坪村。2011年6月10日,胡春花一家搬到湖北沙洋县。同一天,哥哥胡春江也从胡坡村迁入新乡辉县市北陈马村。兄妹俩从此天各一方。“小时候家里穷,哥哥把能吃的都给我了,他从此落下了胃病……”抚摸着哥哥的名字,胡春花老泪纵横。

  “找到了!”回乡的人一块块找,一排排查,唤同村人快来看。名字找着,根就找到了,村子像是又能摸着了一样。一次次抚摸,一个个跪拜,缅怀先人,团聚亲情。

  半个多世纪里,淅川近40万移民为了一渠清水北上,抛家舍业,迁往他乡,义无反顾。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于通水了……

  每到清明,移民群众回望故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大心事,返回淅川寻根问祖也成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别样景象。(记者 李铮 通讯员杨振辉)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