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解读内乡县衙——廉政典故(一)

A-A+2016年3月15日11:30新浪河南·南阳评论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廉政典故,这些典故对后世的为官从政者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思考。西账房门前廊道里的四块橱窗里展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廉政典故。

  一钱太守   

  刘宠,东汉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其在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市)太守时,轻徭薄赋,废除不合理的法令制度,禁止官吏欺压百姓,郡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在他离任时,百姓们依依不舍。山阴县若耶山六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各带了一百文钱,想送给他,可刘宠不肯受。老人们一定要他收下,盛情难却,刘宠只好收下几位老人各一文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还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从此,“一钱太守”的美称便流传开来。

  二不尚书   

  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亲友登门相求,他都一一婉拒,他还在自己府门上写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携带礼品者看到这六个字便不好意思入府求见了。自此,他被人称为“二不公”或“二不尚书”。

  三汤道台 

  清朝理学名臣汤斌,25岁中进士,官至尚书。为官刚正清廉,每日只食青菜豆腐汤,人送雅号“三汤道台”,意思是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汤斌曾自题对联“君恩高似天,臣心直如矢”,以示自己为官清廉的决心和抱负。

  四知先生 

  杨震,东汉弘农华阴人,任荆州刺史时,他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太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从怀中捧出黄金,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收起金子,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

  五代清郎   

  袁聿修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历任尚书郎、太常少卿、信州刺史、都官尚书等要职,为官五十余年,兢兢业业,以清廉为本,始终如一,从未受过他人一升酒,一束绵,由此获得“五代清郎”的美称。在他告老还乡时,朝廷颁赐匾额以示褒扬,乡邻以他为荣,送来对联一副,联文内容为:“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人,修成一身正气;五十年兢兢业业理政,换得五代清郎。”

  八一巡抚  

  张伯行居官清正廉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他奉旨调任江苏巡抚。赴任后,张伯行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檄文中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段名言,就是“八一巡抚”美誉的来历。当时康熙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