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称:保护古枣树不仅是保护生态还是保护文化
眼看着新郑的这些古枣树命运不同,志愿者彭保红急在心上。她多次去调查关注这些古枣树的命运,并向中国绿发会提出在新郑设立“中华古枣树保护地”的建议。6月9日,中国绿发会正式审核通过并在新郑开展设立“中华古枣树保护地”。
彭保红说,新郑是红枣故乡,历史悠久。当地大面积生长的几百年树龄的古枣树林,使新郑及周边形成了稳定的古枣树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
彭保红说,古枣树首先有它的生态意义,那些古枣树林植被非常好,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了解,新郑多为沙壤土,枣树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在 古枣树保护区里面转,经常可以看到野鸡等各种鸟类。其次是经济效益,新郑千百年来通过种枣提高经济效益,枣树给村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据统计,新郑年 产鲜枣1500万公斤(历史最高年产达210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占八个枣区乡镇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重点产区孟庄镇则达60%以上。大 枣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枣加工企业众多。
“还有文化效益。这么多有关枣树的传说,有关枣树的文化,还入了非遗名录。这都是独特的文化,与新郑的历史密不可分。如果这些古枣树都被毁了,那这些文化就没了依存。”彭保红说。
据了解,中国绿发会在新郑开展“中华古枣树保护地”之后,将用一年的时间,对新郑古枣树进行摸底,建起古枣树档案;建立起古枣树的志愿者网络, 每个古枣树村庄至少要有两名志愿者,监控古枣树状况,一旦发现有人破坏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除此之外,还将挖掘新郑古枣树的文化资源、枣民的人物故事,普及 古枣树文化,利用媒体和自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古枣树的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