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访
1 有机构借“咨询”开培训课
海淀法院的郭晶法官介绍,目前部分培训机构都没有办学许可证。在这些机构的经营范围内,会有教育咨询一项,依据该项目,这些机构便可开办各种培训课程,而监管机构对于培训机构是否要办理办学许可证一项,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是,如果是颁发证书学历的教育机构,就必须具备办学许可证。
郭晶提示,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培训前,最好通过企业信息咨询网查询机构的工商注册信息,也可通过法院信息网的文书,查询该机构是否涉及法律诉讼,同时可以要求培训机构出具执照原件,如果是参加有资质的培训学习,要查看培训或者教育机构的办学许可证。
在交费时,家长注意保留收据和发票,一旦机构出现问题,及时起诉维权。在审判实践中,不少家长发现问题却一直观望,造成不少问题培训单位最终卷款消失,造成维权困境。
新京报记者 王巍
2 承诺择校有悖“小升初”政策
倪先生表示,他为女儿选定的理想学校是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附中,在培训机构设置的报课班和集团班中,报课班的费用只要几千元,集团班的费用却将近10万元。他们选择费用较高的集团班,就是为了能让女儿就读理想的中学。当时该机构招生时承诺的是,集团班的课程可上可不上,该机构会安排其进入目标学校的活动。倪先生认为,机构的这些安排属于进入目标学校的“内部渠道”。
然而,“小升初”的入学原则是什么?
据了解,自从去年北京市教委启动教改,小升初入学就以就近入学为原则,各区入学方式虽有不同,但主要为划片入学、特长生入学、推优入学等。根据市教委统计,去年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已经超过七成。
这意味着,在小升初渠道中,计算机随机派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渠道,择校可能性极小,仅具备特长或推优资格等可以考虑。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