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并非扶贫终点,同步展开精准扶贫
贫困县摘帽并非扶贫终点。虽然目前国家级贫困县退出标准尚未明确,但一些省份明确全县贫困率低于5%即可摘帽。因此,即便贫困县全部摘帽,也不意味着人口均已脱贫,“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依旧任务艰巨。
贫困县摘帽后,扶贫怎么扶?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过去通过资金、项目倾斜的粗放式扶贫,虽然整体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撒胡椒面”、低质低效、套取挪用资金等问题。
一些业内专家表示,与贫困县摘帽同步展开的精准扶贫,能够以户为单位,实现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同时实施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这标志着扶贫开发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为全面脱贫打好基础”。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全国扶贫系统去年完成了规模浩大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的根基。记者在基层采访看到,贫困户建档立卡后,其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等方面信息一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安徽省潜山县塔畈乡杏花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全村145户贫困户中,当地先期确定了68户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并制定精准扶贫计划。
作为对口扶贫单位,潜山县财政局局长汪为民说,精准扶贫是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帮扶,家里种过茶叶的,帮他发展茶叶;家里养羊的,帮助他扩大规模;想学门技术打工的,联系培训。“如此一户一策,效果十分明显”。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专家表示,全国70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其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需要通过社保保障兜底脱贫;其他的贫困人口,需要分清致贫原因,通过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等精准扶贫综合施策,确保到2020年全部脱贫。(记者陈尚营、李斌、李劲峰、林晖)
查看评论(63)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