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规则不如诚信重要”

  新京报: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出访伊朗,中伊在历史上一直保持良好关系。在你看来伊朗和中国在文化上有什么相同的?

  张梦晗:做事讲感情,这一点上两国人很像。和伊朗人做生意,要先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信任你,就会和你做买卖,在伊朗,规则不如诚信重要。说话做事喜欢引经据典,两国也很像,伊朗也是有古老文化的国家,也有很多成语、谚语,说话的时候和中国人一样,不时说个成语。

  新京报:你身边的伊朗朋友,对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他们对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张梦晗:大部分人不了解中国,也有点标签化的认识,比如他们一听说你是中国人,就会说“你们制造的东西一用就坏”。

  他们会问“你们中国有电视塔吗?有雪山吗?”甚至有时还问“中国一年有四季吗?”这样可笑的问题。

  比起中国的风土人情,他们对中国女性比较好奇。因为在波斯语的诗句里,经常会有形容“中国美人”的词汇。他们叫中国人的眼睛是“巴旦杏眼”,觉得杏核般的眼睛最漂亮。

  新京报:去年,伊朗导演阿巴斯来中国时,你受邀作为他的翻译,今后会选择当演员吗?

  张梦晗:不会,我不是专业演员,演戏和我学波斯语一样,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单词地积累。再者,在伊朗当演员很辛苦,尤其是女性,禁忌要求比演技看得还重。我拍《首都》时,剧中有一场戏是我来伊朗见我的未婚夫,我说见面时可以拥抱一下,全剧组的都说“不行不行”。但在伊朗的电视塔放孔明灯的那场戏播出后,当地的街上开始卖中国的孔明灯。

  新京报记者 刘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