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2011中国国际教育展近日在北京开展,来自美、英、澳、加、法、日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所高校向中国学生伸出“橄榄枝”。这个素来被誉为“留学动向风向标”的展会,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信息?
出国留学人员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趋势
“我刚高三毕业,参观国际教育展主要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西班牙语学校。”来自西安的学生王惠琪一边仔细比对着从学校展位上拿到的招生资料,一边告诉记者,“从高一开始,我就有了留学的想法。”
在此次展会上,记者发现,和王惠琪一样,“有备而来”的高中生不在少数。“我从初二开始就学习日语,对日本的营养学很感兴趣,这次主要是为了面对面地与学校交流,了解他们最新的招生要求。”在母亲陪同下来参加展会的北京某中学高二学生张薇说,“这两年,我身边不少同学都在准备出国学习。”
2010年一项对计划出国留学学生学历的调查显示,本科生占62%,高中生占22.6%,研究生占近10%。“从对2006年至2010年的数据分析看,目前我国出境学习人员的年龄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本科生申请出境学习仍是主体,但高中生的比例不断增大,出境学习人员呈低龄化趋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介绍。
对来华招生的外国院校而言,他们眼中的中国留学市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呢?“增长迅速”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据英国驻华使馆提供的数据,2010年英国边境管理局颁发超过4.4万份学生签证,比2009年增长26%。据意大利教育中心提供的数字,从2009年开始,中国留学生数量每年增幅保持在30%。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提供的数字,2008年至2010年,赴德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年均增长9%—14%。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出国留学人数呈两位数增长,此后每年基本保持24%以上的增幅,根据数据分析推测,未来几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仍将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人员派遣国。
就业压力推动越来越多的学生留学
“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我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张薇的母亲表示。虽然近年来高校录取比率提高,但学生和家长追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诉求并没有降低。面对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到国外留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校长陈乃芳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长迅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一是中国家庭经济基础转好,二是对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诉求,三是就业压力的反向作用。
据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经济能力进行教育投资,特别是人民币越来越坚挺,美元、英镑等外汇对人民币比价走低,也对留学产生了推动作用。据英国高等教育国际部近日公布的《国际学生费用研究:英国和主要留学目的国的国际学生费用一览》,因为汇率变化的影响,对于中国学生来讲,现在去英国留学的费用和2008年相比下降了24.5%。
留学不是目的,莫为留学而留学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各国政府把招收中国学生作为其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留学政策,吸引中国留学生。“某些国家将教育产业化,从政府到学校,都在争抢生源,而争抢的最终动机在于‘钱’。”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博士指出,“如果教育的动机是‘钱’,那么这种教育是不可能有质量的。”
日前,启德教育集团以全国7000余名各行各业的海归为样本,推出“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海归身居要职拿高薪的并不多,起薪一般在每月3000元左右,月薪在1万元以内的占71%。据受调查者透露,现在进入世界500强和国内科研机构、大型国企的难度越来越大。
调查中,超过半数的海归有在海外1—3年的工作经验,或是在出国前曾有3—5年的工作经历,这部分人被称为“大海归”;另有近一半海归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学成即归国,甚至在国内也未工作过,这部分人被划分为“小海归”。调查发现,“大海归”目标明确,准备充分,一般回国就能获得理想的发展,而“小海归”们却要应对国内就业压力的考验,而且在职场中还面临层层关卡,如人际关系适应、企业文化适应、工作满意度,等等。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留学从‘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这种结构变化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好事。这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程星表示,“如何才能真正从留学中受益?留学文凭含金量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专家建议,留学不是目的,只有更深入地把握当前的留学形势,深刻了解自己的兴趣、就业倾向和专业喜好,带着比较明确的目的来规划留学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才能做到有目的地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