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公共支出,复制教育“奇迹”

2011年10月24日07:29      河南商报             _COUNT_人评论

  云南昆明市嵩明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而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在行政开支上“勒紧裤腰带”,在教育上却大手笔投入,嵩明县“将教育作为最大民生”,赢得了网友交口称赞。和此前陕西宁陕县推出“15年免费教育”的反响一样,很多人也希望类似嵩明这样的教育“奇迹”能发生在自己家乡。

  于是,有些人祝愿嵩明、宁陕县委书记能够高升,有些人期待这些官员能到自己家乡任职,然而,好领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民众无计可施。既然地方政府投入教育的资金源于公共财政,而公共支出又要经人大审批,我们何不通过人大代表来督促政府,迫使其在财政支出上向教育领域倾斜?毕竟,与其临渊羡鱼,盼着上边空降下来一位好领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联名发声等公民行动,让当地政府看到民众的期待和诉求。

  民众通过看好公共支出来复制教育“奇迹”,还能避免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一些缺陷。因为宁陕、嵩明在教育上的大手笔投入虽让群众看得过瘾,但这种“穷一域之力,谋一事之盛”的做法在公共支出结构上却未必合理。毕竟,民生领域需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教育未必一直是最优选项;即便用于教育领域的资金,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上的比例如何权衡,这些都需要进行公开透明的仔细论证。只有通过充分的公众参与、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公共支出的优先次序,才能避免政府在公共支出上的随意性。

  要复制嵩明、宁陕等地的教育“奇迹”,需要民众通过人大这一“水龙头”看好“政府的钱袋子”,这也要求我们能在当地凝聚社会力量,将已成常识的公民理念化为现实中的公民行动。官员也可以借鉴嵩明、宁陕等地的经验,因为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做出的成绩是永不过时的政绩,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为自己在百姓中间赢得千金难换的口碑。




相关报道:小学教育要淡化竞争减负提质 2011-10-24 07:05:42
          专家称当下教育观“很狭窄” 2011-10-24 06:58:42
          国家药监局和教育部:学校食堂严禁使用亚硝酸盐 2011-10-23 19:42:14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奇迹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