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学前确定了基础教育2012年的工作重点,表示将力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实行“小学初中对口入学”以破解小升初难题。在此之前,郑州就有学校进行“九年一贯制”探索。“九年一贯制”在郑州推广得如何? (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记者 管昕/文)
【现状】
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只有“形式”
早在2007年,郑东新区就表示要探索“九年一贯制”,五年过去了,“九年一贯制”执行得并不理想。 昨天上午,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和郑州市86中校园内,校园的南侧为聚源路小学的教学楼,北侧则为86中的教学楼。
“因为俩学校的学生年龄差距比较大,所以我们告诉中学生,尽量让着小学生一点。”校长李永强表示,目前,他们已实现了计算机教室、功能教室等硬件的共享。但在教学方面,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等方面还是各管各的。小升初时,因为小学与初中有不同的划片范围,小学生也不可能原搬不动地升入相应的初中。
李永强说,这个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帮助家长和学生减轻小升初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他们的“九年一贯制”只有形式。 据了解,除了聚源路小学和86中,当年试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众意路小学与88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析因】
教育资源不均衡成“九年一贯制”绊脚石
目前,郑州市公办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小学和初中“一套班子”,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和86中,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等,而另一种则是“两套班子”,如郑州八中郑东新区学校(88中和众意路小学)。
“两套班子协调各方面的事情都比较麻烦。”李永强坦言,比如小学一节课40分钟,初中一节课45分钟,铃声互相干扰,这个简单的问题协调起来都不太容易。
目前,两大模式都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只要存在教育不均衡,就会出现择校情况。”有校长表示,“强校+强校”的“一贯制”比“强校+弱校”的“一贯制”受欢迎,即使是“九年一贯制”,但在小升初时,学生既可以选公办学校,还可以选择社会力量办学。“对应的公办学校不合胃口,选择其他学校很正常。”这样一来,“九年一贯制”也阻挡不了学生们择校,每年小升初的学生流失就证明了这一点。
【反应】
“九年一贯制”叫好不叫座
“小学和初中在一个校园,很多资源共享,能让孩子提前了解到初中的一些情况。”家住管城区的李瑞表示,而且,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在一个学校,避免了到一个新环境中的陌生感。此外,小学直接升入初中,孩子不用再拼命择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孩子的负担。
虽然家长们对“九年一贯制”模式持认可态度,但在采访中,大多数家长明确表示,选择不选择“九年一贯制”学校,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及教学质量。
“小学五六年级,正是与初中教育衔接的阶段,孩子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学习肯定就会放松。”家长牛静静表示,再者,小学与初中在一个校园里,怎么也不如纯小学和纯初中好管理。
家长陈女士也明确表示,如果初中和小学都是优质学校,他们则会“规规矩矩”地小学初中按照政策就读,但如果小学或初中某一方“跛腿”,她仍会费尽心思给孩子再找好学校。再者,换个环境,说不定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咨询师王海勇认为,一般意义上说,新建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这需要在建学校初期,教育主管部门就必须预估好学校的规模及学生数,但目前,郑州市区内学校场地都比较狭窄,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可能性不大。
“九年一贯制”不是“一贯就灵”
寄望于“九年一贯制”来控制择校从而破解小升初难题,这无论在出发点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着缺陷。
首先,从出发点上说,择校这个现象,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因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办成同等水准,追求优秀是人的天性,择木而栖是正当权利。如果全部取消择校,那各个学校的负责人和教师是否还有足够的动力去打造品牌?问题的实质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公立学校之间的悬殊?是教师水平还是政策倾斜?我们说,政府应该提供免费的九年教育,但是,并没有说政府应该向所有人提供高端的义务教育,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最重要的目标不是耗费大量的财力和师资打造“名校”“强校”,而是提供足额均衡的教育资源,至于说,某些家长想让孩子得到高端的个性化的中小学教育,那最好通过社会化力量去解决。
其次,从技术上说,“九年一贯制”无法杜绝择校。原因很明显,如果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中学教育不够出色,是不是要强制所有的小学毕业生必须在此升初中?如果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教育足够出色,那么是不是要禁止本校小学毕业生升入其他学校? 何况,现在郑州大多数中学和小学互不隶属,各个区之间情况差别巨大,实行捆绑或者结对在操作难度上可以想象。再进一步,即便所有的学校都扩建为涵盖初中和小学的“一贯制”,那看起来小升初难题将不复存在,但其实,只不过是把难题提前六年转移到了上小学这一环节。
所以,“九年一贯制”并非没有争议,教育界不少专家对小学生和中学生过早地融入到同一个学校表示了担忧。化解小升初难题,冷却择校热,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这个方向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在具体手段上,不能只靠行政力量,必须尊重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