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美德的种子撒满大地

2012年03月17日08:05      大河网-大河报             _COUNT_人评论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一些人默默坚守着自己那颗善良的心,面对他人的难处或不幸时,不伸手帮助他们就无法获得灵魂的安宁。这颗善良的心是人类最深层、最宝贵的道德源泉,是一个民族虽常走弯路但总是走向文明的秘密所在。

  桐柏山深处的泌阳县马谷田镇庙街村,孩子上学必须跑十多里路,过7道河,而且再往深山里走还有4个小山村。“如果那里没一间教室,没个老师上课,这一带的娃儿们就没学上,都将会成为新一代的‘瞪眼瞎’。”于是一位名叫陈爱霞的大嫂,不是老师却教学,山坡上、民房里,到处是她给娃儿们上课的流动课堂,一教就是12年。虽然每天中午都有几个孩子在她家吃饭,但她“以前每个月100块,从去年起才涨到每月500块”,这还是村里和镇中心学校给凑的!

  陈爱霞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中,都有一些人默默坚守着自己那颗善良的心,面对他人的难处或不幸时,不伸手帮助他们就无法获得灵魂的安宁。这颗善良的心是人类最深层、最宝贵的道德源泉,是一个民族虽常走弯路但总是走向文明的秘密所在。陈爱霞就是这种人。对于这样的道德楷模,社会应该尽早发现,应该赞美、奖励和支持,让美德的种子撒满大地。

  我们在对这位可爱的陈老师表示尊敬的同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深山村住着这么多农民,他们暂时还没有打算搬走,他们的孩子必须接受教育,在这里建一所小规模的学校也花不了多少钱,可为啥到现在这里还没有学校?当地教育经费也许很困难,但其他地方再需要钱,也不会比这个连校舍都没有的村子更需要钱吧!

  过去曾有一些公办教师来到这个村子,但因为这里没有校舍,没有住处,“多见树木少见人”,他们一个一个都离开了。但我们无法理解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早已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原则,一个在最偏远、劳动量最大、物质生活非常缺乏的岗位上工作的人,为啥他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不高甚至低于城里的教师?为啥在评先、提拔、评职称时没有被优先照顾?如果这里的教师能拿到城里教师两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肯定会有教师在这里坚守!

  有人也许会说,陈爱霞不是正式公办教师,并且她是自愿的。是的,她真的不计较报酬的多少,但他人和社会如果也这样去想,那就是亵渎道德,就不能让美德的种子撒满大地。她不是正式教师,但她每年教出的一年级学生因成绩好其他学校争着要,也就是说,她在条件最差、待遇最低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比其他学校的教师做得更好,对于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国家为啥就不能打破惯例吸收她为正式教师呢?如果不能吸收,怎么就不能让她享受公办教师的待遇呢?

  当然,教师的吸收和工资的发放是有严肃的规则的,不能随便突破。但古语说的好,“死秤活人握”,现在也有“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过分强调一刀切也不好”的说法。我想,如果某个教育官员把教育拨款扣除两万元给这个老师发工资,不会有人举报他违法违规吧!再说,我们的许多部门或行业在选拔、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时,也并非就真的能严格按照规则办事。 

  陈爱霞的故事被本报报道后,肯定会得到好心人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这所“流动课堂”及陈爱霞的待遇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但是,在其他偏僻的农村和深山里,肯定还有类似的故事仍在悄无声息地延续着。对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媒体和政府部门对这种现象进行关注,更希望国家能用立法的办法,使各级教育经费的划拨,遵循雪里送炭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锦上添花的老观念。




相关报道:如何看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2-03-16 07:52:23
          教育不是缺钱的问题 最缺基本建设 2012-03-14 14:49:17
          增加男教师比例 强化“阳刚教育” 2012-03-13 11:09:30
          义务教育均等化 实质是“底线均等” 2012-03-12 08:42:54
          中原经济区将学前和高中纳入义务教育 2012-03-10 08:39:11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教育 美德 大地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