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5区1县合并组建郑州新区(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09:16  大河网-大河报

  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1、都市性。形成城区、近郊、远郊三大农业圈层。

  (1)城区农业圈层:镶嵌在城区中,以绿化农业、社区农业为主的圈层。该区重点发展以农业公园、社区绿化等形态为主的绿化、社区农业;

  (2)近郊农业圈层:城区组团间的生态廊道,靠近城市生活区,集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及农业科研功能的圈层。该区重点发展新鲜度要求较高、价值较高的作物,如蔬菜、水果、乳制品等,以及农业科研、观光农业;

  (3)远郊农业圈层:处于城市外围,集生态循环、观光、农产品加工以及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圈层。重点发展农业产业链加工拓展环节、农业物流、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基础农业(农、林、牧、渔等)。

  2、复合性。构建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包括:

  基础农业——种养基地:花卉苗木、特色瓜果、无公害蔬菜、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绿化农业、社区农业;

  相关服务业——农业服务基地:观光农业、农业会展、农业科研、农业物流、科技农业示范;

  工业——加工制造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工业(农用机械)、生物能源。

  3、生态性。实现以猪-沼-果模式、农作物-秸秆-生物能源等循环农业模式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布局规划

  形成六个片区:

  1、城区及近郊产业片区。重点发展为城市服务的都市型农业,如林业、花卉、园艺作物等,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2、南部林果牧产业片区。包括张庄、黄店、刁家、八岗等乡镇,重点发展以猪和家禽养殖、枣树种植等为主,猪-沼-果模式为特征的循环农业;

  3、中部高效种植片区。包括姚家、韩寺、官渡等乡镇,以西瓜、大蒜、蔬菜、园艺作物等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为主;

  4、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片区。依托黄河滩地资源,以奶牛养殖和奶制品为主要特色;

  5、北部水产养殖带。以雁鸣湖、狼城岗、万滩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以大闸蟹、鱼虾为主的水产养殖及水面种植;

  6、近郊林业片区。包括森林公园和近郊林业区。作为郑州产业带间的生态林业绿带,具有林业生产功能。

  土地制度创新

  1、原则。确定流转原则、设定产权主体、明晰产权权能、规范流转机制、完善收益分配体系、加强政府监管。

  2、重点。加强规划控制,严格执行农地保护政策和土地用途管理,控制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数量;积极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科学的价格评估制度;加强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3、土地流转模式。(1)农业生产用地:继续鼓励农业生产用地在农户之间、农户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流转以及乡村集体直接经营的土地流转;(2)集体产业用地:集体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必须和整个郑州新区的产业发展、城镇体系格局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相协调,避免盲目、无针对性的空间集中分布;集体产业用地在产业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应当明确规定为乡村集体所有;(3)宅基地: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富余宅基地指标适当集中到城市周边进行住宅的开发,具备进城务工人员保障性住房、“廉租房”两类用途。

  1、城中村及城郊村。采用同化嬗变模式整理,对条件适宜的城中村或位于远期城区或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城郊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居民以集中安置为主,实现就地“城市化”,完成由农村向社区化、城市化的嬗变。

  对于规划远景城区(镇区)范围之内,远期予以保留的村庄,结合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引导,提高建设质量,降低未来城市化改造难度。

  2、中心村。采用迁移集聚模式整理,通过宅基地划拨的方式,引导一般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在中心村,鼓励采用村民自建、镇村代建等方式联合逐步建设组团型住宅小区。

  3、一般村。采用梳理改造模式整理,即先梳理出农村居民点内的空宅,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改造计划和规划。通过梳理、改造、再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而未用、农村住宅闲而未用的问题,以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但要对一般村的建设规模进行控制,不建议扩大一般村规模。

  4、撤并村。对撤并村考虑采取一源多发式的模式,即整村迁出,分散迁入。撤并村不得再进行新的建设,不再新批宅基地,不再新增服务设施,对于已经撤并的村庄原址全部整理复垦。

 

 



 

爱问(iAsk.com)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