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4年,邓州市首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2006年,南阳市委进一步总结提炼“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在全市范围推广。
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河南调研时,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河南率先推广。
2009年11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
2010年、2013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两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东风吹开花千树
今年以来,南阳市、邓州市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进一步巩固拓展、创新提升,再次掀起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热潮。
东风吹开花千树,2004年至今,经过理论上的提升、制度上的完善、内容上的丰富和实践上的拓展,这一工作法在加强南阳及邓州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非一个简单的议事程序,它蕴含着理念和制度的深层次力量,催化着基层党建和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的持续创新与完善。
自从2004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出以来,作为发源地的邓州市,从来没有停下推行运用、深化提升的步伐。
几年来,邓州市无论大会小会,只要涉及党建的都讲“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每次党支部书记、村组干部轮训,都专门安排“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内容。迁入邓州的移民村书记、选派的第一书记、新上岗的大学生村干部,上岗前都要就“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专题培训。市电视台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专栏一直在不间断地播出……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源源不断地注入民主法治的“正能量”。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邓州市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重要载体,丰富了活动内容,取得了新的成效。
走进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所带来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一个尝试
找准了基层党建的着力点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基层党组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的基础。如何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始终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
邓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部分村支部发展无思路、工作无抓手、服务无载体、引领无典型,村“两委”好事争着干、难事推着办、麻烦事都不办,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尝试。
在“四议”、“两公开”程序中,村党组织始终处于决策链的第一环,成为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的启动者,在制度层面确保了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位置。
同时,权力和责任就好比硬币的两面。提议环节在决策事项中的重要性、风险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倒逼基层干部加强自身建设,作出符合政策法规、符合实际、符合村民意愿的提议。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与带领群众谋发展的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提议被党员大会否决后,感慨地说:“如果提的意见再一次被否决,支部的威信何在?支部书记的威信何在?前面只有一条路,就是加强学习,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为了确保提议的科学性、准确性,许多村自发建立了类似“村情民意恳谈会”的工作制度,经常召集村里的党员、种植养殖大户,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
邓州市委也及时“出手”,建立了决策评估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一批规划设计、农业技术、法律法规方面的专家,在村党组织决策专业性强的事项时予以支持和帮助,提高党支部提议的科学性。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邓州市606个党支部共提议6000余次,涉及农村低保对象确定、“空心村”治理、“村村通”公路建设、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等事项,通过率在99%以上。
党员群众直接参与决策,也让村干部主动改变了惯于发号施令的工作方式,学会了与群众协商沟通,个人的转变带来党支部的转变,最终促进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高,赢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邓州市罗庄镇冯坡村“两委”争斗30余年,10年没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远近闻名的“瘫痪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两委”关系逐渐理顺,各种矛盾全面化解,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
在第六届村委换届中,95%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了村委会主任,99%以上的村支部委员会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全面强化。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群众积极响应村(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党员积极参与学习,群众主动出思路、提建议,形成了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