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
抓住了社会管理的牛鼻子
推动社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带来的最大利好。
在邓州的每一个村,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宣传画,“农村问题”被画成一把锁,锁鼻上挂着6把钥匙。这就是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化解基层难题的形象化表达。
“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事集体决定,人人签名字、事事有记录,不怕群众质询,不怕上级检查,村干部彻底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心一意干大事。”构林镇官刘村党支部书记刘邦新如是说。
近年来,刘邦新带领村班子,建立种植、养殖两个合作社,全村共建存栏3000只以上的养鸡场58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32个,规划5000亩高产葡萄和其它品种瓜果套种生产基地正在建设。
对党员群众而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干,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激情迸发。
氵急滩镇一名群众,以前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户,曾经背着铺盖住在镇政府上访,通过培训和参与,现在主动帮助镇里、村里做群众工作。
张村镇朱营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了“落实一户一宅,多占宅基地归公”的决议,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规划难、上线难、邻里之间协调难的问题,形成了现代化的农村居住小区,整体规模和标准处于全市前列。
南水北调移民迁安,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在这次移民搬迁中,邓州市共安置移民30345人,约占河南省安置总量的1/5。让移民代表参与到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调整土地、建设移民村的全过程,参与审议、决议,使双方在协商中互相谅解,达成共识,迅速完成土地调整接收和移民村建设工作。
穰东镇服装市场,以服装协会党组织为核心,打破户口归属界限,让流动党员和本地党员共同参与审议,在本地、外地商户中按同样比例推选代表参与决议,全面调动起共建市场的热情,迅速完成市场改造升级。
市、乡两级党委、政府也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找到了实行善政的桥梁。一位基层党委书记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方面把群众想办的事变成党委要办的事,另一方面把党委要办的事变成群众想办的事。一上一下,反复沟通,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群矛盾、干群矛盾就会迅速化解。”
各单位、各部门主动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相对接,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运作。
市民政局在低保对象确定工作中,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明确流程,印制宣传手册和专用记录簿,并安排专人逐村督导,保证了低保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使党的这项惠民政策收到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省先进典型。市计生委根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各种计生工作的实施办法,使这项基本国策得到扎实有效落实,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个平台
发挥了先进群体的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员、村民代表、新型农民等先进群体是主力军、领航员,但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前,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却大打折扣。
“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念念报、举举手”、“八个党员七个牙”等调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党员队伍老化、作用难以发挥的情况。
“代表代表,听话就好”,折射出村民代表的无奈。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夜之间,党员和村民代表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参与决策管理的资格,每人“一票”的权利,让他们在村里“有位置”,获得了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种植大户、经济能人、农民企业家等新型农民,争相递交入党申请书或参与村民代表选举。2005年以来,邓州市发展的农村党员中,种植大户、经济能人、农民企业家占95%以上,村民代表更是清一色的有威信、有能力、有思路的“三有”人才。
为了提高党员和村民代表参政议事的能力,邓州整合资源,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培训体系,实现了对基层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全覆盖。去年,又成立28个宣讲团,“菜单式”点题,把培训送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家门口,参加培训人员达5万余人次。同时,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低保、“空心村”治理等普遍开展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反复实践,用“真金白银”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跳进水里学游泳”。为了确保学习实践效果,邓州市先后10余次抽调千余名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分包所有村进行帮助指导。
为了便于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工作,邓州市还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每个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联系若干群众,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村民代表本着“就近居住、便于联系”等原则,联系户覆盖面达到了100%。党员和村民代表奔走在田间地头,把群众的意见收集上来,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的决议落实下去,充分发挥他们在村“两委”和群众间的“纽带”和“缓冲带”作用。
腰店乡燕店村原党总支书记牛正科一句话道破了“天机”:党员和村民代表就是不拿补贴、不在编制的村干部。听了他们的意见就等于听了所有群众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所有群众的认可。
2012年以来,邓州市全面启动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党员和村民代表更是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他们和村干部一起成为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
构林镇官刘村,95%以上的党员、村民代表都是种植业、养殖业协会的成员,他们主动帮扶群众,无偿传授技术,带动了全村群众致富增收。
一种理念
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精髓就是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这一理念不仅在村一级适用,还可以拓展到各个层级,运用到不同领域。”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这样认为。
目前,这种理念伴随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拓展延伸,推动了邓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在村级,群众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践中增强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了认同集体决策,能够自主、理性的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正确反映自己的诉求,逐渐树立公正、包容、诚信、尊重、恪守等意识。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他们认同多数,积极落实;违反程序的,他们不支持、不执行,形成了推动民主管理的强大内生动力。近年来,拒不执行集体决策的“钉子户”越来越少,在拆迁、征地等工作中,对自身损失补偿的要求和主张越来越合理化。
在村民小组,邓州探索推行了“一提二审三通过”的决策程序。村里成立由本村民小组组长、在本村民小组居住的村两委成员、本村民小组所有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本村民小组居住的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理事组,对村内小组的重大事项,按照“村民小组理事组提出实施意见、村两委审查同意、村民小组户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决议通过”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
张楼乡茶庵村就是依靠这种办法,做通群众工作,流转“空心村”治理土地近四百亩,建成了村里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36家企业在此落户,年产值2.94亿元。
该市修订了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事规则,完善了党内民主决策机制,规范了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实行重大问题党内通报并接受监督制度、听证会制度。城市核心区建设、城市综合体建设等重大项目,都是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理念,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集体研究决定的基础上决定的。
在乡镇和市直单位,该市制定了党务公开目录,规范了民主决策程序,有效地解决了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一大批复杂问题。
邓州先后被中纪委、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市)。
我们欣喜地看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的理念正如股股细流渗入基层,民主集中、多数法则、尊重程序……这些民主政治的专用名词,在邓州基层都有了生动的诠释和实践。
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曾经说过:“民主就像陀螺,一旦停止就会倒下,只有转起来才能立得住,才有意义。”我们坚信,有了各级党组织和4万多名党员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有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创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定能够在邓州得到不断拓展延伸,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