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袁永强 通讯员 马颖善
11月18日,宛城区东关街道玄妙观社区新投入使用的两层办公小楼里欢声笑语不断,这里设立了群众活动室、阅览室、社区服务岗,已成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中心。
宛城区通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干部力量、服务资源和工作重心向基层一线下沉,使干部作风有了新变化,为民服务取得新成效。
转变作风,干部到一线锤炼。区委组织部以“每月一个主题、每村(企业)一套资料、每组一份报告”的形式,对13个乡镇(街道)212个村(社区)、52家回创企业和316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进行调研,破解基层难题。区委开展以“干部包点、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包联共建”活动,共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2个,培训党员500余人次,走访群众1900多人,为困难群众捐款23万余元,排查解决矛盾纠纷78宗,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选派15名区直干部担任15个软弱涣散村的“第一书记”,进行集中整顿帮扶,共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9个,提供致富信息168条。
建强队伍,责任在一线落实。积极推行“领头雁工程”,注重选拔年富力强、思想观念新、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开设社会管理员培训、土地纠纷调解员培训、新农保、低保办理流程培训等课程,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提高一线干部的工资、养老保险待遇,使在职村(社区)干部待遇有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提升服务,资源向一线倾斜。按照每名党员每年100元、每个村(社区)党支部每年3000元的标准建立党建基金,列入财政预算,以6万元的标准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进行财政补贴。目前,1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服务中心,158个村(社区)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占村(社区)总数的75%。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整合党建事务、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等服务项目,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矛盾调处、扶弱帮困等便民服务。乡村两级服务中心还实行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和限时办结承诺制,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