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秀云 通讯员 高彦文
“为了愿望,我们百炼成钢;为了理想,我们傲雪凌霜;为了明天,我们斗志昂扬……”每天,上课钟声敲响之前,都会有一阵阵激越、振奋、洪亮的声音从南阳市五中每个教室喷涌而出,汇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
这样的课前励志宣誓,这样的特色教育,这样的深邃思想和文化底蕴,成就了学子们多彩的梦想,使一名名学子从校园跃入心怡大学,走向人生巅峰。
这就是南阳市五中,秉承教育为先的理念,大力营造育人环境,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特色品牌。2015年高考更是硕果盈枝,一本上线人数803人,二本1606人,三本上线2177人。学生赵星、温梦涛圆梦北京大学。
励志教育,在校园浓浓涌动
“举行课前宣誓,是我们励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谈及励志教育,校长王超说,每个班的宣誓词,都是由学生们自己编写、集思广益、认真推敲。为避免枯燥乏味,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新的宣誓词,为避免单一,学生们还把课前宣誓和唱歌穿插起来进行。这样做,学生的精气神都能发挥到极致,即使“瞌睡虫”也被铮铮誓言吓得无影无踪了。
在市五中校园,鼓舞人心的励志教育活动覆盖着校园的各个层面,诸如“18岁成人礼”,高考300天、200天、100天这些时间节点,学校都不失时机地举行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每周日晚上举行“现实、梦想、明天”、“我的明天我做主”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学生们自己说,以前过个星期天,必然会出现星期一综合征,而现在我们这样相互加油,有效地释放了压力,得到了激励,第二天士气大振。
温馨亲情,温暖寒门学子
爱心飞扬,温暖你我。
今年考入北京大学的温孟涛兴奋地说,无论何时走进市五中校园,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爱扑面而来。
“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不少学生的家庭极为贫困,尤其是宏志班学生,尽管他们品学兼优,但其中不乏一些面临辍学的贫困生。这些原本具有自卑心、具有孤独感的学生一旦进入五中这个热情洋溢、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很快就被涌动的爱心所包围。”王超欣慰地说,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排斥,有的只是老师的呵护、同学们的互助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我虽然成了孤儿,但在这里,我不但没有丝毫的孤独感,反而享受到了温馨的亲情。”孤儿卢菲菲动情地告诉记者。徐小平同学与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相依为命,每周回家,身单力薄的她,又是下地干农活,又是蒸馍,为年迈的父亲准备一周的口粮。逆境铸就意志,懂事的徐小平,在校刻苦学习,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稳定在级段前十名。
梅明家同学由患病的爷爷奶奶带大,家里极其贫困,长这么大,冬天没穿过羽绒服,基本上就一件单薄的小棉袄过冬。有一次,因手头没钱,两天没吃一口饭,被班主任曹海英和同学们发现后,立即纷纷伸出援手。曹海英老师从家里拿来了包子、牛奶、水果等。“校长王超得知我的情况后,除了每学期1500元的特困生补助外,还给我补贴了生活费,解除我学习上一切后顾之忧。”梅明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厚爱,他今年以658分的好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特色教学,培育莘莘学子
执着教学探索,特色育英才。
在市五中,老师们凭着一份热情,一份执着,辛勤耕耘。凭着一颗良心,一份责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效益是学校的生命,市五中始终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特色课堂教学。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学会了多动脑筋,举一反三,明显增强了探索意识。今年刚毕业的学生李栋虽是理科学生,但在强化数理化学科的同时,也不放过对文科的拓展与探索。高中三年,他竟然购买并认真通读了《二十四史》、《史记》等典籍。有一次语文考试后,李栋同学对试卷中的文言文“其舟覆”提出质疑,他说,应该是“覆其舟”更准确,因为事实是有人事先在船上做了手脚,导致船翻致人溺水身亡。他的见解,连语文老师也惊叹不已,查阅典籍资料,果然如此。
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在打造特色教学的过程中,校领导和老师们倾其所能“点石成金”。谈及育英才,今年以676分考入北京大学本硕博连读的赵星同学在给母校感谢信中说:“正是由于我在母校学习期间掌握了一套特色学习法,进入大学后,虽然学习任务很重,但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自学自律能力,才能在高手云集的北大,能如鱼得水,高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谢谢母校领导、谢谢母校老师,你们不仅把我送到了北大,还使我有能力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从容应对一切。”
市五中,培育无数名莘莘学子,用责任与担当,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