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提
平安,民生之愿、和谐之源;法治,稳定之本、发展之基。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法治为引领,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水平,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深入开展平安南阳、法治南阳建设,自觉肩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任务”,着力打牢基础,着力破解难题,着力落实见效,有效防控各类风险,为加快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提供了有力的政法保障,为我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五年里,我市2012年、2014年两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省辖市”称号,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步履坚实,全市社会大局稳中向好。在2014年度平安建设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我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1.15%,政法机关群众满意率达88.76%,创十年来最好成绩。
齐抓共管
凝聚稳定合力
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始终秉承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的理念,自觉担当起水质保护、反恐维稳两大政治责任,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报告中,把加强平安建设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也都能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四一二”工作大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做到了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两个责任一身担,党政坚强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明显增强。同时,在财政支出全面紧缩的情况下,对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仍给予了全方位保障。市委、市政府每年拨付数百万元用于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表彰奖励,有力保障了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公正公开
深化法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抓牢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执法司法这一“关键岗位”,加快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成立了法治南阳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6个专项小组,建立市委常委会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法治南阳建设工作汇报制度,将法治南阳建设重点事项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强化领导责任。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南阳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等4个规范性文件,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
各级政法机关认真落实司法改革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执法司法公开,不断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
市人民检察院重点围绕违规查封财产、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等10个方面,深入开展司法规范化专项整治行动。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深化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制度,首创“推磨式”异地指定管辖模式;认真落实行政案件司法审查制度,连续6年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有序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建设,探索组建“三审合一”的南水北调涉库区干渠环境保护巡回合议庭。全面加强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和案件查询机制建设,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一体推进
筑牢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十二五”期间,我市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主线,打、防、管、控一体推进,全面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掌控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反恐维稳坚决主动,全面落实“防范、管理、服务、团结、处置”10字方针,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宗教极端、非法出境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压缩暴恐活动空间。打击效能显著提升,五年来,先后深入开展了命案攻坚、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清网行动”、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百日会战”、“阳光2012”严打整治、“平安一号”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治安案件,沉重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安全管理规范严密,依法严格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管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及时堵塞安全漏洞,确保了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国字号”工程的顺利进行,全市安全管理形势持续向好。防控根基扎实稳固,在中心城区实行武警、特警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各县全部建成不少于50人的城区专业治安巡防队;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市212个乡级视频监控平台全部建成,村级平台建成率达91%,市、县、乡三级平台80%实现信息联网,驾驭和应对社会治安复杂局势能力显著增强。
规范提升
夯实基层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五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基础性制度、基础性机制、基础性设施建设,并通过观摩评比、暗访督查、通报讲评等形式,确保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提水平、上台阶。
扎实推进乡镇(街道)“一办三队三中心”(乡镇街道综治办,专职治安巡防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矛盾化解中心、巡技防控信息中心)和村、社区“一办两会一学校”(村综治办,治保会、民调会,法制学校)建设,充实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加强基层“两所一庭”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加强软硬件建设,探索建立基层政法单位规范化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了基层政法单位的工作水平。稳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市城乡统一实施三级网格划分,规定了阵地建设标准和日巡查制度、民情日志制度、分级办理制度、民情回应制度、问责制度等工作要求,试点推进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建立了贴近居民、依靠居民、服务居民的扁平化管理服务机制。
源头预防
化解社会矛盾
“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规范表达渠道、落实化解措施、逐个破解难题,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牢固。
强化源头预防,推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努力使稳定风险评估成为重大事项决策出台的铁门槛和运行的监控器。全面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和市、县、乡、村“四轮驱动”的调解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防范”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为核心,着力打造“责任信访”、“阳光信访”、“法治信访”。把畅通信访渠道与实行依法逐级上访协调推进,全面落实“一单式”工作法,压实责任,规范行为。在全市范围内厘清了处理信访请求法定途径权力清单,实行“立案信访部门登记受理、执法办案部门依法化解、执法监督部门督促办结”的工作模式,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渠道剥离出来,引导到司法渠道解决。
转变作风
打造过硬队伍
队伍强则事业兴。我市紧紧抓住“人”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按照“五个过硬”、“四个忠于”的要求,不断推进政法队伍作风转变,树立良好形象,为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抓好作风建设,把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三亮三评”、“一改双优”等活动作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以市委作风建设“四句话”要求为标准,认真落实各项部署,深刻查摆问题,扎实有效整改,有力推动了政法各部门作风的持续转变。抓好教育培训,突出抓好政法领导干部、基层干警等重点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发挥南阳籍法学家群体资源优势,开办“南阳政法大讲堂”,先后邀请高铭暄、赵秉志、樊崇义、张文显、李伟等知名专家学者莅宛授课。抓好表先树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十佳”、“百优”政法干警和“一村四警”优秀组织单位、优秀联村小组予以表彰,组织开展“十佳”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树立了全市政法干警执法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自觉服务大局的良好形象。“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持续深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把“一村四警”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作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抓手,实行“一村四警”与村级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责任绑定挂钩制度,干警重心下沉,协助解决涉法涉诉信访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实现普法到村、化解矛盾在村,有效提升了基层依法治理能力。“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在维护基层稳定、加强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多重效果已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