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天三 水兵
南阳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历史赋予南阳最宝贵的财富,是南阳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南阳今天要在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就要做足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确立“文化南阳”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
在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战略方针中要把“文化南阳”纳入其中,把“以文塑城”、“以文兴城”作为南阳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把“形成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中原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强市”列为战略目标,把文化复兴作为南阳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强大引擎。
一是要借鉴国际、国内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对“以文兴市”重要意义的认识,达成共识;二是发动居民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三是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四是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筹划和组织实施;五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制定出长远规划。
突出汉文化主题,打响“大汉文化品牌”。
南阳拥有汉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其中包括以帝乡为代表的政治文化资源,以诸葛亮、张衡、张仲景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资源,以汉画为代表的艺术装饰资源等,而南阳的汉画以其特有的集群容量和珍贵性,可联合山东、四川等地申报中国汉画世界文化遗产。大汉文化是南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南阳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一个区域文化定位应选取最繁荣、最富影响力、最具特色和排他性等要求和特征,无疑“大汉”文化是南阳文化主题的最佳选择。
确立大汉文化的文化主题,突出汉韵特色的文化品牌,经过数年、数十年的持续开发打造,最终使南阳形成与“北京明清文化”、“西安汉唐文化”、“开封大宋文化”和“南阳大汉文化”四足鼎立的历史大文化格局。
古城和文物遗址保护是基础。
南阳是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各种原因,古城旧貌已残缺不全,保护古城刻不容缓。
鉴于古城保护是一个庞大工程,建议在列出规划的同时,对古城门、古城墙和古街道有重点、有选择、先易后难地分步实施,逐年修复,通过长期努力使古城焕发生机。
文物及其历史文化遗址是地域文化组成的元素,南阳有国家级重点文物20处,省级重点文物90处,市县级重点文物776处,这是南阳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更是建设文化名城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被侵蚀,挽救和保护文化遗址是历史责任,也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摸底,统计造册,并通过数字技术予以复原作为档案存留。要弄清产权关系,选择重点,做出规划,按照抢救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提升性保护分类逐步地予以保护和修复。对一些有故事的旧居、旧址摸底评估,制作出一幅“文化地图”。对于那些无法居住,日渐衰落的古建筑,不妨“以开发换开放”或“以土地换产权”。开放名人故居可以开发一些设计新颖、创意独特的跟名人有关的大小商品,如莎士比亚故居就制作出复古的鹅毛笔,既能衍生一定利润又能成为流动的广告。
发挥南阳文化人才优势,讲好南阳故事、塑好南阳形象、唱响南阳文化。
河南省社科院2015年发布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河南18个省辖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排名,南阳居全省第2名,而同年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第9名,文化综合竞争力排全省第7名。这证明南阳具有文化发展的人才优势,但更说明我们的人才优势还未相应的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优势。
例如“南阳作家群”在全国颇具影响,但真正写出有影响力的地方作品、地方故事还为数不多。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组织引导,列出一批南阳文化的写作项目,资助部分资金进行招标,对推出南阳故事力作的作家进行表彰奖励,使南阳作家群更多地聚焦南阳文化。
南阳书画、烙画人才济济,可以组织他们以南阳汉代盛世为背景,创作像开封清明上河图那样全景式展现汉代南阳盛况的作品。南阳文学艺术、影视动漫方面不乏人才,南阳的“唱响白河”文艺演出,深受居民欢迎,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制作大型演艺和影视作品,使南阳汉文化等文化资源从沉睡中苏醒,并形成巨大听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象。
南阳“三馆一院”建设已经拉开序幕,这是我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也是为南阳厚重文化增光添彩的重大举措,建议在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的内置布局中,对南阳的名人文化、南阳作家群、南阳文学艺术成果设置专门展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聚集南阳独特的文化魅力。
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彰显厚重历史文化。
南阳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等景区,虽然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都规模小,功能单一。是否可以借鉴西安、开封打造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经验,把武侯祠打造成汉文化主题公园,医圣祠打造成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张衡墓打造成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同时像汉冶公园、梅城公园等主题公园也要突出文化主题,整合文化资源,彰显文化价值。
白河作为城市内河,在城区流域之长、水面之大在中国北方城市中实不多见,是南阳城市极为靓丽的名片和最突出的地域特色,不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白河的历史是南阳历史的一个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白河湿地公园规划已初步筹划20多处文化主题展区,使其文化要素得以提升。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广泛收集白河的历史文化元素,分单元对白河的史话、水运文化、名人文化、历史传说与故事等进行系列打造,形成从石桥到三十里屯的一条“白河文化带”,使白河成为“水”文化的主题公园,建成可与秦淮河、后海相媲美的文化大观园。
努力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当前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通过数字存储、虚拟现实、可视化形象展示,以及运用数字媒体等技术进行保存、再现、传播和开发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潮流。
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是高新技术向文化的切入,像我市的梅花古城、玄妙观等文化遗产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全景可视再现。在我市文物普查、再现、播出等多个环节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大大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增强文化服务效果。此项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更需要落实责任部门和相关任务。
大力推进“文化+”战略。
“互联网+”对支持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已形成社会广泛共识,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受此启示,“文化+”在发挥对城市品位提升和传媒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文化自身发展上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如文化+金融,创新艺术品股权分拆模式和实现文化艺术品证券化,大力推进版权资产金融化,着力发展版权产业化,利用好2010年中宣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意见》所提供的机遇和优惠,激发文化与金融高度融合之热情。
文化+公共设施,如南京地铁3号线打造的《红楼梦》主题人文地铁,9个车站设计了《红楼梦》文化墙。南阳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在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却很少反映,如公交站牌广告味太浓,文化味不足。这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
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品中融入文化元素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如故宫就围绕文化传播开发了冰箱贴、瑞兽铅笔、木质微缩家具、玩偶等商品,深受游客的欢迎。
文化+建筑,把历史文化资源同城市建筑的外形、线条、色泽、材料等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汉代风韵,形成鲜明地域特色。
文化+服装,开发汉文化资源,形成以汉服为特色的地方服装产业。
文化+街巷,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巷和文物遗址,都要加上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的解读和标识,彰显街巷文化的厚重历史。
“文化+”还有许多模式和领域,如文化+旅游、文化+园林、文化+酒店、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社区等。因此,要提升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谋划,明确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把“文化+”列入我市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中,并切实组织好实施好。
(作者单位:南阳大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