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路 通讯员 王振江
谈到财政部门,“财神爷”不时挂在常人嘴边。然而,南阳财政人扎实开展“一改双优”活动,锤炼好作风,提振精气神,主动担当服务,杜绝衙门作风,当好百姓的“服务员”,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改作风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已成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拿到这样一份成绩单: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50亿元,达到157.1亿元,增长11.4%,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19.2亿元,增长14.9%,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过去的一年,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财政工作依旧取得不俗成绩实属不易,对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市委书记穆为民批示指出:“市财政局大局意识强,服务中心有力,保障民生有力、有效。”
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志明批示指出:“市财政局勇于担当,进取尽责,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并实现重大突破,有力保障了大局支出和重点建设所需。”
深化“一改双优”建载体
树立“五种意识”立规矩
成绩的背后是财政干部改作风、树新风、强服务、提效能的不懈努力。
“财政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财政人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履职好不好、服务优不优,关键看作风实不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松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个中缘由。
当前南阳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财政职能、服务保障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对财政部门来说是一次理财能力的大考。
怎样担当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保障的重任呢?深入开展“一改双优”活动,以市委作风建设“四句话”要求为引领,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财政改革发展正能量,财政人把开展活动与财政工作有机结合,以活动促进财政工作,以财政工作检验活动成效,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
大局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在深入开展“一改双优”活动中,财政干部牢固树立这“五种意识”。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站位全局,主动谋划,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树立规矩意识,把财政干部的言行置于党规党纪和各项财经纪律的约束之中,坚持用规矩纪律规范理财行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群众观点,落实服务承诺,积极服务,主动服务;树立效率意识,简化业务流程,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树立廉政意识,自觉做到秉公用权,施权于民,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财政干部形象。
“五种意识”深化了“一改双优”活动,力促各项财政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干部树新风抓实效
群众沐春风得实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开展“一改双优”活动不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付诸实际行动;改作风树新风不是“高空作业”,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细抓实、见效见实,真正树立起优良的新风尚。
走进财政局机关,处处新风扑面:财政部门职责简介、工作业务办理流程、优质服务工作承诺、作风建设宣传园地……
“您好”“您稍等”“请问我能帮您什么忙”……一张张微笑的面孔、一项项热情的服务,映射出财政干部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让群众明明白白、顺顺利利办事。
“现在到财政局,需要办什么事、找什么人,只要看一看他们的公示牌就行了,真是方便多了、效率高了!”采访中,一位到财政局办事的居民深有感触地说。
活动中,市财政局注重从干部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细节做起,抓住作风最易“跑冒滴漏”的关节点,从严从实,落细落小,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实现了“抓小节就是立大德”的效果,把改作风导入良性发展轨道,让群众在办事时如沐春风。
深入社区帮助整修道路、治理环境……做好这些实事、小事印证了财政干部改作风的具体成效。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宛城区汉冶街道老庄社区,是全市“双创”工作财政局分包帮扶单位,基础条件落后,村容村貌破旧。市财政局领导挂帅,建立局属处级单位分包责任制,真帮真扶,见实见效,帮助社区修建了道路、安装了健身器材、制作了宣传展板,组织开展了清理垃圾、整治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如今的老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内环境绿靓畅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财政局的帮扶工作连续6次受到市“双创”指挥部的通报表彰。
积极主动走出门
“服务财政”接地气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资金管理,昔日车水马龙登门办事可谓常见,如今,财政干部改作风、树新风,把“财政服务企业年”、走进预算单位和分包县区财政督导调研作为“一改双优”活动的具体实践,主动“走出去”,变原来的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接地气,通下情,积极打造“服务财政”。
持续开展走进预算单位活动,在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局领导带队走进部门,了解实情,听取意见,把预算编制与部门实情紧密结合,把部门预算与部门需求融为一体,使财政预算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
建立市财政局领导对县区财政分包调研制度,坚持每月深入县区,督促财政收支,调研财政改革,共同分析研究财政政策,推进全市财政改革发展。
积极开展“财政服务企业年”活动,确定26家全市重点联系企业,建立局领导分包企业服务机制,开展 “点对点”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 在去年下半年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市财政局领导深入现场办公,详细了解、研究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2015年,市财政局帮助争取和解决各类财政支持天冠集团资金1.98亿元,为企业渡过难关雪中送炭。对此,天冠集团执行总经理路胜旗感慨地说“以前都是我们跑财政,现在财政干部改作风,树新风,主动上门服务,打造‘服务财政’,助推了企业发展。”
改革潮涌找“靶点”
“创新财政”聚能量
当前,改革潮起云涌,如何在改革大潮中抢抓机遇、争得更多的改革“红利”,市财政局把握时机,找准“靶点”,精准发力,改革创新,积聚能量,助力发展。
改革新体制,调动积极性。针对中心城区财政管理体制滞后问题,市财政局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及时调整优化了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向区级下划财力3.9亿元,理顺了分配关系,调动了区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和激发了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的发展合力。
推进ppp模式,激活社会资本。为解决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难问题,2015年,市财政积极引进推广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模式,积极论证,科学筛选,共包装了卧龙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污水处理项目等4类28个重点项目进入省备选项目库,总投资额达515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11.7%。
发挥撬动效应,推进基金化改革。推进财政资金基金化改革是发挥财政资金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合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按照“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的原则,市财政统筹整合部分涉企资金,设立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创建“资金池”,打造“助推器”。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财政局筹措资金2.5亿元,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周转金”,蓄积“资金池”,帮助企业贷款“过桥”。2015年累计为企业解决76笔资金周转,贷款周转金投放总额达10.69亿元,得到了中小企业的广泛称赞。
搭建新平台,安装“倍增器”。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吸纳引入社会资本,组建新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015年再次注资2600万元,使该平台资金总量达到了1.76亿元,担保贷款规模达17.6亿元,壮大提升了担保能力,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为民情怀惠民生
“民生财政”增福祉
悠悠万事,以民为重,改作风的落脚点是促进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公共财政的本质就是民生财政,就是以民为本、为民理财,人民群众关心的、期盼的就是财政工作要努力实现的。在财政工作中,他们始终保持为民情怀,当好政府的“管家”、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分配资金上,始终想到群众的利益,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惠民生。
据统计,2015年全市财政支持民生支出41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
投入资金72.3亿元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资金100.2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资金64.7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资金22.1亿元支持平安南阳建设,投入资金14亿元支持政策性住房供给,投入资金3.48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统筹资金16.38亿元,用于“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实施……
“连年来,我市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谢松民告诉记者,“可以说,各项民生问题都与财政工作息息相关。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财政工作中,才能使财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财政制度机制更贴实际、财政工作落实更加有效,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改进作风永远在路上。市财政局深化“一改双优”活动,健全改作风长效机制,驰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让清正财政管理、清廉财政干部、清明财政作风,真正成为夯实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