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南阳市社旗县破烂王姚义德夫妇在海南打工,26年来,他们在海南共收养了14名弃婴,感动着全国的人们。
因为在海南收养了14名弃婴,南阳市社旗县破烂王姚义德一度获赞“慈善家”。26年过去,这些弃婴可好?成名后的姚义德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月26日,返乡参加“感动南阳”2013年度人物颁奖活动的姚义德在家小住,记者专程赶往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零距离感悟了姚义德的爱心历程。
农家子偷瓜受训
5月26日上午10点,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碧空万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麦香。60岁的姚义德面带春风,不住在村子里游走。离家整整32年了,姚义德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乡亲们拉家常。
“小时候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父母身体又不好,我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大哥,在家照顾三个妹妹。”1954年8月,姚义德出生,因为贫寒家境,七八岁就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重担。
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姚义德是家里能挣工分的“小大人”和“壮劳力”,每天早出晚归,箩筐不离手,一边放牛一边捡牛粪,再交给生产队。“连放牛带捡牛粪,一天能挣十多个工分哩。”
姚义德说,有一次放牛回来经过路边的瓜地时,他顺手摘了一个甜瓜,自己舍不得吃,想回家孝敬父母。可让他没想到是,这非但没有换来父母的怜爱和夸奖,而且遭到一顿毒打,还不让吃晚饭。“这个事儿对我震动很大,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坏事再小也坚决不能干。”淳朴严厉的家教让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因为村中人多地少,为了摆脱贫困,1982年,新婚不久的姚义德在妻子孙庆荣的鼓动下,一块儿到泌阳一家砖厂打工挣钱贴补家用。第二年,夫妻俩又跟随泌阳老乡一路南下来到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这一呆就是31年。
养弃婴全国扬名
初到海南,人生地不熟,再加上不识字,姚义德夫妇很难在工厂找到活计,生活极为窘迫,没办法,夫妻俩干脆干起了“破烂王”,靠捡废品、打零工维持生计。他们每月花300元钱租住当地的廉价民房内,家里的床、柜、桌子等家具都靠从废品堆里捡回来,20多年几乎没买过一件新衣,日子过得很清苦。
1988年6月的一天,老姚夫妇发现镇上有个刚出生的女婴,被遗弃在医院没人要,当时孩子因为没奶吃,饿得哇哇直哭。老姚二话没说就将她抱回了家,并买来奶粉、奶瓶精心喂养,这是他们收养的第一个孩子——老大明丽。
“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带,多了她们还能有个伴儿哩。”就这样,老姚夫妇三年内又连续收养了3名弃婴。
1991年8月,老姚又从路边草沟里捡回了明香;女儿明俊,是一天晚上被人用纸箱装着偷偷放到家门口的;聪明伶俐的明雨,是老姚从医院太平间门口的水泥台上捡回来的……从1988年到2006年,老姚夫妇先后收养了14名弃婴,用爱心和执着挽救了14个险遭遗弃的生命。
26年来,孙庆荣含辛茹苦在家照顾孩子,姚义德早出晚归捡废品打零工,老两口已经算不清为收养的孩子花费了多少心血和金钱。如今,在他们收养的弃婴中,有两人已经中专毕业并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三人正在上大学,两人正在上中学,五人正在上小学。看到“女儿”们个个都健康成长,学业有成都出息,是“姚爸爸”最高兴的事。
姚义德人虽平凡,但他的善举大爱却让感动无处不在,夫妇俩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2006年,姚义德荣获“感动海南十大人物”、“感动海南十大慈善家”称号,2007年还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和“海南省道德模范”,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火炬手,2013年被评为“感动社旗”十大人物。今年5月13日,他又被评为“感动南阳”2013年度人物。
“谁不是父母生,谁能没父母养?自己少吃一点,多苦一点,救一条生命,多值呀?”姚义德说。
“女儿”们个个有爱
姚义德的善举不仅博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追捧,同时也在感染熏陶着自己的“女儿”们,并通过她们不断传递、放大、蔓延……
“‘女儿’们一个比一个善良,他们都是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好姑娘。”说起自己的闺女们,老姚一脸的幸福和满足。“尤其是明香,从小就有爱心!”
明香上小学时,邻居家的老猫挪窝,撇下四只小猫崽不管了,猫主人嫌费事想扔掉,明香听说后,就把四只猫崽抱回家里,买来小奶瓶,每天上学走、放学回家都要先热点儿牛奶、烫点儿奶粉精心喂养,一直把它们喂大。“到现在家里还有两只,可精神了,小香每次打电话还惦记着哩。”姚义德笑着告诉记者。
2006年6月的一天,姚义德去附近一个荒坡上砍柴烧饭用,突然在杂草丛中发现了四只长着猴脸、像鸡子大小的“怪鸟”幼雏,可能是长时间未进食,已经奄奄一息,出于好心,就把它们抱回家里。“不知道是啥鸟,怕养不活它们。”当时老姚很担心。
“爸,这是猴面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年能捉几百只老鼠呢!”中午放学回家的明香一阵惊喜后,拨通了林业动物保护站的电话,老姚一听说是国家保护动物,还是益鸟,就马不停蹄,亲自把它们送到了离家60多公里的海口市林业动物保护站。
“这种鸟好几百块钱一只,你生活这么困难,咋没想着卖掉贴补家用?”当时在场的记者既疑惑又敬佩。“十多名弃婴我都把她们养大了,几只鸟不算个啥。”老姚说。
姚义德随口的一句话,引发了当地媒体的连续报道,“平民慈善家”也由此浮出水面。
“明香是俺家的福星,真是好人有好报啊。”在政府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如今,姚义德一家已经从低矮的廉租屋搬到了两层小楼上,但憨厚的他并没有因为家境的好转而停下辛勤的劳作,仍在继续着捡废品、打零工的奔波,他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这条路我还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就在去年,他和“女儿”们还为卧病在床的海南白血病女孩周琪琳共同捐助了2000元的爱心善款。
“河南是我的根”
今年4月22日,姚义德将珍藏多年的奥运火炬,无偿捐赠给了家乡的社旗县博物馆,用实际行动传递了“海南游子”的故乡情结。
“火炬是我传递的,但它也是家乡的荣誉、家乡的光荣,把它珍藏在博物馆里比放在自己家里更有意义!”这只火炬,是姚义德于2008年5月5日在海南琼海传递的最后一棒,不仅被他和家人视若珍宝,而且也让在海南的亲戚朋友们爱不释手,这么多年,不少人愿意出高价收购,都被他婉言谢绝。
“我和‘女儿’们商量好了,动员她们长大后都嫁回家乡来。今年老大老二已经结婚,俩人找的都是河南女婿……”姚义德说,懂事孝顺的“女儿”们让他享受的是感动和踏实,“我虽身在海南,但心在家乡,河南是我的根啊!”(记者 张定有 孙喜增 通讯员 申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