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一代廉相 传承武侯遗风
本报记者 李 萍/文 陆 骞/图
诸葛亮,一介羽扇纶巾的儒生,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圣。千百年来,国人将其视为智慧的化身,但最为推崇的,还是他鞠躬尽瘁、勤政廉洁的人格精神和魅力。
正因为此,“诸葛亮的勤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成为9月20日在南阳开幕的全国第二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的主题。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名誉副会长梁满仓,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国三,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泉砀,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赵保佑,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智慧,副市长和学民,著名作家二月河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及诸葛亮后裔代表等150余人参加研讨会。
昨日上午的首场大会学术交流会上,梁满仓,二月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程有为等围绕诸葛亮勤廉思想的形成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各抒己见,观点独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梁满仓:诸葛亮的廉洁与正直密不可分
观点:正直是廉洁之本,心无邪念,正气凛然才有可能廉洁不贪,不取不义之财。诸葛亮的廉洁与正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端正无邪的品行,凛凛浩然之正气,决定了其身居相位清廉朴素的行为。
凡是有些历史知识又不怀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诸葛亮的廉政。孟子说:“我善养浩然之气。”文天祥把这种浩然之气说成是浩然正气,而诸葛亮的品德中,就有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东西。
诸葛亮提倡对蜀汉尽忠,以自己的忠诚无私之举使蜀汉“上不生疑心,下不生流言”;他提倡为官要廉政爱民,自己则“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他提倡为官要勤政,自己则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提倡讲信义,自己则“赏罚必信”;他要求后主开张圣听,勿塞忠谏之路……正因为诸葛亮的正直无邪具有循名责实、躬行实践的特点,所以他的品德最令人信服,最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诸葛亮的廉洁与正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廉政行为是他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结果,他有句名言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廉政离不开良好道德的修养和优秀品德的培养。在全社会建立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使个人的道德修养得到重视,是我们今天建设廉政文化的两个重要任务。
二月河: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令国人点赞
观点: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全民族的一致点赞和爱戴,不是因为他的《草庐对》,也不是因为《三国演义》中他神乎其神的智慧,而在于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政治信念和追求,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和人格魅力。
为官有四个境界,其中把官职和民族社稷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境界是最高境界。如果做官和发财联系在一起,就像中药十八反一样,你吃进去是有毒有害的。早在千年之前,诸葛亮就敢把财产向全天下公示,证明他是一个相当廉洁的人,我们从其《诫子书》中,就可以感受到非常浓重的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俭以修身的自律。卧龙岗武侯祠有一副对联是“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坚守内心,一生忧国治家,身后两袖清风,他的政治理念和人格魅力,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君子修身,贵在慎独。诸葛亮在要求别人时、在处理公务中,与他自身内心以及修养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他对君主对国家的忠诚,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正能量的追求以及他表里如一的为人典范,不仅让他在华夏民族拥有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程有为:诸葛亮的为臣之道有借鉴意义
观点: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具有所处时代和个人的特点,如今封建君主制度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但诸葛亮践行的忠义、廉洁、勤勉、谨慎、守法等美德,对于当前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于勤政廉政仍有借鉴意义。
所谓为臣之道,就是臣属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忠义、廉洁、勤勉、谨慎、守法,是诸葛亮对士人德行的总体要求,也是他倡导的为臣之道。诸葛亮视为臣之道为“忠”和“义”,为臣不忠,一切皆无从谈起。他认为,君臣都要勤于政事,不能懈怠懒惰,玩忽职守。廉洁也是诸葛亮倡导的臣道之一,他认为官员为政廉洁与自身的节俭密不可分,生活奢侈腐化者必然贪婪,生活节俭则可以涵养德性。他倡导士人官员清心寡欲,树立远大志向,接人待物态度要谦恭和慎重,动静以礼,为人谦虚谨慎,虚心纳谏,不可骄傲怠慢,必须守法令和制度,依法行政,执法公平,不可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