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又到重九日 南阳老人画“重阳”

A-A+2015年10月21日08:02南阳 晚报评论

国画 登高就菊酒 李宝玉国画 登高就菊酒 李宝玉
国画 菊酒万寿 赵河国画 菊酒万寿 赵河
国画 菊香重阳 张贵珠国画 菊香重阳 张贵珠
国画 荷香宜寿 木易国画 荷香宜寿 木易

  本报记者 李 宾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于“重阳”之日,在西峡丹水“菊潭”写就的《寻菊花潭主人不遇》飘逸脱尘、脍炙人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南阳重阳文化的源远流长……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之于南阳,不仅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也是一个可以入酒、入诗、入画的节日……在这个重阳节,让我们读一读重阳文化,品一品重阳民俗,一群南阳老人也拿起画笔话“重阳”画“重阳”,飘香的翰墨就着菊花酒的甘甜……

  “重阳”,从春秋走来

  《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形成于春秋战国,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万献介绍,《续齐谐记》载,汉代桓景随师游学多年,一天老师告诉他,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自此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易经》中“九”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于九月九日的这天带人登高,倍感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九月九日”为吉日,此后逢此日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重阳节,文化的节日

  今日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即老年人的节日,这一天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代表节日,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重阳文化。

  南阳的重阳文化源远流长,重阳节时人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一直沿袭至今。“西峡县是重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白万献说,据记载,因这里重阳节俗盛行,菊花山名声远播,因而专设“菊潭县”长达250年之久。李白、孟浩然、杜甫、苏轼等诗人都曾到西峡登高赏菊,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曾在西峡任县令,留下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歌赋数十篇。在西峡县,以“重阳”命名和与“重阳”相关的地理标识多达20余个。重阳镇重阳寺现存的“天子万年碑”和“恭李氏瓦”,也是重阳公主之母李娘娘在此生活,当地重阳文化传入古代宫廷的有力佐证。在重阳镇一带,民间至今仍有“薛礼斩魔”的传说……

  最美重阳,如诗如画

  深厚的重阳文化底蕴,也影响了南阳这座城市,尊老、敬老、爱老之风在南阳颇为盛行。南阳的老人们在享受幸福晚年的同时,也追求起雅致生活来——国学、书法、国画、诗词及古琴、板头曲等,都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们用自己的态度、认真和努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晚辈,影响着社会……

  在这个重阳节,一群热爱画画的老人们拿起了画笔,挥毫泼墨、挥洒丹青,品读“重阳”记录“重阳”。他们的作品,或许不够雄伟奔放,但读之观之,感之悟之,可以感受到老人们对生活的无尽热爱……今选发部分作品,与老年朋友们共分享……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